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信誓旦旦

信誓旦旦

旦旦,诚恳貌,信誓旦旦,初为形容誓言诚挚可信,后则一般反其意而用之,表示虚情假意的伪善面目。古代民歌中一位弃妇在回忆少时欢爱生活时说,我本想和你白头到老,谁知如今成仇人。远望淇水还有岸,近看丘陵还有坡。我们小时多快乐,谈谈笑笑多融合,山盟海誓都记着。没想你说话不算数,叫人实在无奈何。

【出典】:

诗经·卫风·氓》:“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xí)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宴宴,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例句】:

汉·司马相如《美人赋》:“女乃弛其上服,表其亵衣,皓体呈露,弱骨丰肌,时来亲臣,柔滑如脂。臣乃脉定于内,心正于怀,信誓旦旦,秉志不回,翻然高举,与彼长辞。” 《南史·王融传》:“上以魏所送马不称,使融问之曰:‘秦西冀北,实多骏骥,而魏之良马,乃驽不若。将旦旦信誓,有时而爽,駉駉之牧,遂不能嗣?’”


主谓 信誓,表示真诚的誓言。旦旦,诚恳的样子。誓言诚挚可信。语出《诗经·卫风·氓》:“信誓旦旦,不思其反。”李劼人《大波》1部:“朝廷上那样乱法,今天才~地颁发一条新令,过一夜,明天就失了效。”△褒义。→指天誓日 海誓山盟 指矢天日 ↔言不由衷 口血未干 自食其言言而无信。也作“旦旦信誓”。


信誓旦旦”表示极为诚挚的誓言。

“信”,诚信; “誓”,誓言。

“旦旦”,重言形容词,是什么意思呢?

《诗·卫风·氓》: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传: “总角,结发也。晏晏,和柔也。信誓旦旦然。”笺: “言其恳恻款诚。”疏: “《传》直云 ‘信誓旦旦然’,不解 ‘旦旦’之义,故 《笺》申之言 ‘旦旦者,言恳恻为信誓,以尽己款诚也’。”由上而知,“旦旦”为诚恳的样态。

清·马瑞辰 《毛诗传笺通释》引胡承珙说: “( 旦) 本训憯( cǎn,同惨) 痛,唯伤痛者有至诚迫切之义,故可通为形容诚恳之貌。”此可备一说。

“旦”,《说文·旦部》: “旦,明也。”段注: “《卫风》 ‘信誓旦旦’传曰: ‘信誓旦旦然。’谓明明然也。”宋·朱熹 《诗集传》:“旦旦,明也。”日出地上为 “旦”(,-表示地) ,太阳出来了,故“旦”义为 “明”。 “信誓”既然 “明明”( 无保留、无欺骗) ,所以“信誓旦旦”便是极为诚挚的发誓的样子。也就是说,此语表示的是极其诚恳的誓言。

“旦旦”为诚挚貌,由 “明明”义引申而来。


【词语信誓旦旦】  成语:信誓旦旦汉语词典:信誓旦旦

猜你喜欢

  • 白版天子

    《南齐书.舆服志》:“乘舆传国玺,秦玺也。晋中原乱没胡,江左初无之,北方呼晋家为白版天子。”注:授官无印,只以板书,称为白板。项羽生前能号令诸侯,犹如天子。后以“白版天子”指代项羽。清.王昙《住谷城之

  • 赤雀衔书

    《尚书.中候》曰:“季秋,赤雀衔丹书,入酆,止于昌户。昌拜稽首,受最曰:‘姬昌苍帝子。’”(据《艺文类聚》卷十引)《瑞应图》曰:“赤雀者,王者动作应天时,则衔书来。”(据《艺文类聚》卷九十九引)古人认

  • 绛人

    同“绛县老人”。唐刘长卿《奉寄婺州李使君舍人》诗:“天清婺女出,土厚绛人多。”【词语绛人】   汉语大词典:绛人

  • 金屋之选

    源见“金屋藏娇”。指被贵人选为妻室。《醒世恒言.苏小妹三难新郎》:“相府请亲,老夫岂敢不从。只是小女貌丑,恐不足当金屋之选,相烦好言达上。但访问自知,并非老夫推托。”见“金屋贮娇”。《醒世恒言》卷11

  • 阳台荐枕

    源见“巫山云雨”。指男女欢会。唐王勃《杂曲》:“智琼神女,来访文君……若向阳台荐枕,何啻得胜朝云。”

  • 公输造云梯

    《墨子.公输第五十》:“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淮南子.修务训》:楚王曰:“公输天下之巧士,作云梯之械,设以攻宋。”东汉.高诱注:“公输,鲁般号,时在楚。云梯,攻城具,高长上与云齐,故曰

  • 即墨龙文

    源见“火牛阵”。称扬人能用奇计立大功。唐杜牧《东兵长句》诗:“即墨龙文光照耀,常山蛇阵势纵横。”

  • 泽畔吟

    《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后常以“泽畔吟”代指谪官失意时所写的作品。唐李白《流夜郎至西塞驿寄裴隐》诗:“空将泽畔吟,寄尔江南管。”【词语泽畔吟】  成语:泽畔吟汉语大词典:泽畔

  • 苕溪五隐

    明代孙一元,自号太白山人,自称秦(今属陕西)人。善为诗,品性孤高,踪迹无定。曾携带铁笛鹤瓢,遍游名胜。正德间隐居在苕溪(今浙江湖州),与当时罢官回乡的刘麟、龙霓、陆昆和隐士吴珫(chōng充)结社倡和

  • 八十思乡

    《汉书.贡禹传》:“臣禹犬马之齿八十一,血气衰竭,耳目不聪明,非复能有补益,所谓素餐尸禄洿朝之臣也。自痛去家三千里……”后以“八十思乡”谓年老思归乡里。宋刘辰翁《沁园春》词:“他年老,三千里外,八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