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卢前王后

卢前王后

卢指卢照邻,王指王勃。初唐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以文词扬名海内,时人称之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但杨炯对这排列却不大满意,自言“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后遂以此典比喻文人的名次排比。又作“耻居王后”、“卢后王前”、“卢前”等。

骆宾王(约640-?年)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高宗永徽年间,曾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后以奉礼郎从军西域,久戍边疆。从塞外还,宦游蜀中。仪凤中,由长安主簿入朝为侍御史。因事下狱,出为临海县丞,郁郁不得志。参与徐敬业起兵,并作《讨武曌檄》。敬业兵败后,他下落不明。王勃(650-676年)字子安,绛州龙门(山西河津)人。隋名儒王通之孙。14岁即科举及第,授朝散郎,为沛王(李贤)府修撰,因戏作檄英王鸡文,被高宗贬逐。补虢州参军。后往海南探父,渡海溺水,惊悸而死。卢照邻(约635-约689年)字升之,幽州范阳(今北京)人,自号幽忧子。曾任新都尉,后因身染风痺,痛苦不堪,自沉颍水而死。杨炯(650-693年),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幼年聪敏博学,12岁举神童,曾为校书郎、崇文馆学士、盈川令等职。

【出典】:

旧唐书》卷190上《文苑上·杨炯传》5003页:“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炯闻之,谓人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当时议者,亦以为然。”

【例句】:

金·元好问《别康显之》:“谁谓华高吾岂敢,耻居王后子当然。” 同上《赠王仙翁道成》:“燕南赵北留诗卷,王后卢前尽故人。” 明·王鍪《送杨尚絅四进士归省》:“不伐子甘为孟后,虚名吾自愧卢前。” 清·杨潮观《开金榜朱衣点头》:“排比着卢后王前,请看汝南月旦。”


猜你喜欢

  • 书空咄咄

    源见“殷浩书空”。表示不甘失败而愤懑、叹息。金元好问《镇平县斋感怀》诗:“书空咄咄知谁解,击缶呜呜却自惊。”清 珠泉居士《续板桥杂记.丽品》:“公子疑信参半,书空咄咄,侦骑四出,踪绪杳然,悲愤填膺,一

  • 启期为乐三

    同“荣公三乐”。宋欧阳修《新营小斋凿地炉辄成五言三十七韵》:“启期为乐三,叔夜不堪七。”

  • 冰炭置肠

    《庄子.人间世》:“事若成,则必有阴阳之患。”晋.郭象注:“人患虽去,然喜惧战于胸中,固已结冰炭于五脏矣!”唐.成玄英疏:“变昔日之忧为今时之喜。喜惧交集于一心,阴阳勃战于五藏,冰炭聚结,非患如何?”

  • 龙骧

    《旧五代史.唐庄宗纪》:“梁有龙骧、神威、拱宸等军,皆武勇之士也。每一人铠仗费数十万,装以组绣,饰以金银,人望而畏之。”后以“龙骧”泛指英勇的军队。明徐渭《上督府公生日诗》:“初捧兵符分虎竹,再衔使命

  • 桑田碧海

    同“沧海桑田”。唐卢照邻《长安古意》诗:“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唯见青松在。”并列 大海变桑田,桑田成碧海。比喻世事变迁很大。语本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

  • 子猷竹

    源见“子猷惜此君”。雅称竹。宋吴潜《满江红.和吕居仁侍郎东里先生韵》词:“且休?,陶令菊;也休羡,子猷竹。”

  • 平叔傅粉

    源见“傅粉何郎”。形容何晏容颜白皙俊美。唐李瀚《蒙求》:“平叔傅粉,弘治凝脂。”

  • 成仁取义

    谓为正义而殉身。详见“孔曰成仁”条。并列 为国家民族牺牲生命。语本《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姚雪垠《李自成》:“大丈夫既然以身许国,七尺微躯不敢私有。~之理,略知一二

  • 持禄养身

    又作“持禄保位”。持:保持。禄:禄位;官爵。养身:养护自身。指以保住禄位来养护自身。 熊赐履(1635-1709年),字敬修,一字青岳,湖北孝感人。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官至东阁大学士。康熙六

  • 冤狱为虫

    源见“秦狱气”。形容冤愤郁结难消。唐骆宾王《萤火赋》:“知战场之有磷,悟冤狱之为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