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后来居上

后来居上

原是汲黯(àn岸)向汉武帝反映资格浅的人新任官职,超过资格老的旧臣之上。后以此典比喻后人超过前人;后边的超过前边的。汲黯(?——前112年),字长孺,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他生性孤傲,谈吐直率,在汉武帝时任中大夫(郎中令属官,掌议论),常廷争直谏,使汉武帝不快,把他外调东海郡(郡治今山东郯城西北)做太守(一郡行政最高长官),治理地方有成绩,汉武帝又把他调回京都(今陕西西安)为主爵都尉(管列侯封爵事务),列于九卿(高级官员)的待遇。当初汲黯列位于九卿之时,公孙弘、张汤做下层小吏。等到公孙弘、张汤逐渐高贵,与汲黯官品同级,汲黯又责难公孙弘、张汤等。不久,公孙弘升到丞相,封为平津侯;张汤升到御史大夫(位次于丞相,管弹劾、纠察、图籍秘书);从前汲黯管辖的丞、史等助手都升到与汲黯同等地位,有的竟被重用超过他。汲黯心境狭窄,稍有埋怨,朝见汉武帝时,便走上前去说:“陛下使用群臣像堆积柴垛一样,后来的堆在上面。”汉武帝沉默不答。一会儿汲黯退出去,汉武帝说:“一个人确实不可以没有学识,体味汲黯说话,他蠢直也一天天地加深。”此典又作“薪刍前见凌”、“后薪”、“汲黯薪”、“积薪”、“后难居上”、“积后来薪”、“压头薪”。

【出典】:

史记》卷120《汲郑列传》3109页:“始黯列为九卿(汉以奉常〔太常〕、郎中令〔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理〕、典客〔大行〕、宗正、治粟内史〔大司农〕、少府为九卿),而公孙弘、张汤为小吏。及弘、汤稍益贵,与黯同位,黯又非毁弘、汤等。已而弘至丞相,封为侯;汤至御史大夫;故黯时丞(相)史皆与黯同列,或尊用过之。黯褊(biǎn贬,狭窄)心,不能无少(稍;略微)望(怨恨),见上,前言曰:‘陛下用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上默然。有间黯罢,上曰:‘人果不可以无学,观黯之言也日益甚。’”

【例句】:

南朝宋·鲍照《拟乐府白头吟》:“凫鹄远成美,薪刍前见凌。” 南朝梁·刘孝威《怨诗》:“后薪随复积,前鱼谁复怜?” 唐·骆宾王《上吏部侍郎帝京篇》:“汲黯薪逾积,孙弘阁未开。” 唐·元稹《授韩皋尚书左仆射制》:“俾绝积薪之叹,且明尚齿之心。” 宋·李廷忠《谢王枢使荐举启》:“后难居上,远不间亲。” 清·归庄《和顾端木先生》:“时事难争前定局,朝班方积后来薪。”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24:“今老矣,久不预少年文酒之会,后来居上,又不知其为谁?” 清·唐孙华《同年王令诒至山中座谈》:“宦味难期到尾蔗,官阶犹有压头薪。”毛泽东《“七大”工作方针》:“人世间的事总是不完全的,儿子比老子完全一些,孙子比儿子完全一些,后来居上?”


主谓 原指资格浅的新进反居于资格老的旧臣之上,表示不以为然。后用来形容后起的新人超过了前辈。语本《史记·汲郑列传》:“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章炳麟《东京留学生欢迎会演说词》:“到了今日,诸君所说民族主义的学理,圆满精致,真是~。”△褒义。多用于称赞新人方面。→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后生可畏 ↔步入后尘。也作“后来者居上”、“来者居上”。


【典源】 《史记· 汲郑列传》:“始(汲)黯列为九卿,而公孙弘、张汤为小吏。及弘、汤稍益贵,与黯同位,黯又非毁弘、汤等。已而弘至丞相,封为侯; 汤至御史大夫; 故黯时丞相史皆与黯同列,或尊用过之。黯褊心,不能无少望,见上,前言曰:‘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上默然。”《汉书·汲黯传》亦载。

【今译】 汉代汲黯任九卿时,公孙弘、张汤才是办事的小官吏。后来公孙弘、张汤渐渐显贵,与汲黯同位,以后公孙弘位至丞相,封侯; 张汤位至御史大夫,官位都超过了汲黯。汲黯心地比较偏狭,不能不怨艾,他见到武帝时说:“陛下任用群臣如同堆积木柴,后边的反而放到上头。”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后边的超过前边的。

【典形】 后难居上、后薪、积后来薪、积薪、汲黯薪、薪刍前见凌、压头薪、后来薪、怪积薪。

【示例】

〔后难居上〕 宋·李廷忠《谢王枢使荐举启》:“后难居上,远不间亲。”

〔后薪〕 南朝梁·刘孝威《怨诗》:“后薪随复积,前鱼谁复怜?”

〔积后来薪〕 清·归庄《和顾端木先生》:“时事难争前定局,朝班方积后来薪。”

〔积薪〕 唐·元稹《授韩皋尚书左仆射制》:“俾绝积薪之叹,且明尚齿之心。”

〔汲黯薪〕 唐·骆宾王《上吏部侍郎帝京篇》:“汲黯薪逾积,孙弘阁未开。”

〔薪刍前见凌〕 南朝宋·鲍照《拟乐府白头吟》:“凫鹄远成美,薪刍前见凌。”

〔压头薪〕 清·唐孙华《同年王令治至山中座谈》:“宦味难期到尾蔗,官阶犹有压头薪。”


【词语后来居上】  成语:后来居上汉语词典:后来居上

猜你喜欢

  • 倒持干戈

    比喻拱手送权。《三国演义》第二回: “却反外檄大臣,临犯京阙,英雄聚会,各怀一心;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反生乱矣。” 参见:○倒持泰阿见“倒持泰阿”。【词语倒持干戈】  成语:倒持干戈汉语

  • 泼火雨

    《说郛》卷四八引宋侯延庆《退斋雅闻录》:“河朔人谓清明雨为泼火雨,立夏为隔辙雨。”寒食在清明前后,旧俗寒食节禁火,故此时下雨称“泼火雨”。亦泛指春雨。宋梅尧臣《依韵和长文紫微春雨》之一:“年年泼火雨,

  • 贺雪

    《新唐书.王求礼传》:“王求礼,许州长社人……久视二年三月,大雨雪,凤阁侍郎苏味道等以为瑞,率群臣入贺。求礼让曰:‘宰相燮和阴阳,而季春雨雪,乃灾也。果以为瑞,则冬月雷,渠为瑞雷邪?’味道不从。既贺者

  • 幽谷迁乔

    源见“出谷迁乔”。喻地位高升。晋桓温《荐谯元彦表》:“中华有顾瞻之哀,幽谷无迁乔之望。”

  • 长安乐

    同“长安西笑”。清程先贞《还山春事》诗:“凭人莫说长安乐,瞽老惟知笑向东。”

  • 乘凫舄

    源见“王乔凫舄”。喻地方官来去的行踪。宋 周申《沁园春.寿楚阳赵宰》词:“试问丹砂,聊乘凫舄,来种锦江桃李春。”

  • 斧正

    源见“郢匠挥斤”。请人修改诗文的敬词。清颜光敏《与曹禾书》:“小词成之数日……幸斧正是荷。”鲁迅《书信集.致增田涉》:“《中国小说史》序文呈上……祈大加斧正。”“斧正”是请人修改自己文章的客气话。“斧

  • 袁虎扇

    同“袁宏一扇风”。袁宏小字虎。唐罗隐《虚白堂前牡丹》诗:“香暖几飘袁虎扇,格高长对孔融樽。”

  • 瞑臣

    古代乐师师旷无目,故称“瞑臣”。无名氏《逸周书太子晋》:“师旷对曰:‘瞑臣无见,为人辩也,唯耳之恃,而耳又寡闻而易穷。’”【词语瞑臣】   汉语大词典:瞑臣

  • 黄公一帙书

    同“黄石略”。唐 李九龄《宿张正字别业》诗:“此时谁念孤吟客,唯有黄公一帙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