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塞翁失马

塞翁失马

淮南子.人间训》:“塞上之人,有善术(指阴阳五行等方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就)不能为福乎?’居(过了)数月,其马将(带引)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坠而折其髀(股上大骨),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控弦(拉弓射箭)而战,塞上之人死者十九(十分之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指都得到保全)。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变化无穷),深不可测也。”

“塞翁失马”的故事,从祸福反复转化中,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矛盾是依据一定的条件互相转化的。其中所包含的祸福无常的“不可知论”和“宿命论”思想,则是应当摒弃的。

后以“塞翁失马”常比喻暂时受损失,却因此而可以得到好处,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宋.文天祥《山中感兴》诗之二:“山深人不知,塞马谁得失?”意指时局紧张,身居深山也未必能免祸。


主谓 比喻人的福祸可以转换,坏可能变好,好也可能变坏,常与“安知非福”连用。语本《淮南子·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日,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宋·陆游《长安道》:“士师分鹿真是梦,~犹为福。”△用于失物或失意时的自慰或安慰他人。→福祸无定 时来运转。也作“塞翁得马”、“失马塞翁”。


【典源】《淮南子·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bi),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今译】 边塞上有位老翁,家中马跑到胡人那边去了,人们都来慰问,老翁说:“怎么知道这不是福呢?’过了几个月,那马带着胡人骏马又跑了回来,人们都来庆贺,老翁说:“怎么知道这不是祸呢?”家中有许多良马, 他儿子好骑,从马上摔下来折断了大腿,人们又来慰问,老翁说:“怎么知道这不是福呢?”又过一年,胡人大举入侵,青壮年都去打仗,边塞的人,十之八九都战死了。只有他儿子因为跛腿,父子得以保全。

【释义】后以此典形容祸福相倚,彼此转化,难以预料。

【典形】 得马、得马失马、偶亡塞马、塞儿坠马、塞马、塞上马、塞上翁、塞翁、塞翁得失、塞翁福、塞翁马、塞翁失马、丧马、失马、失马翁、折足忧、倚伏占北叟、马何预得失、塞叟归驹、塞上归马、得马折足、得马生灾、老翁失马、失马成福、塞上猜、塞上贤。

【示例】

〔得马〕 清·杨潮观《穷阮籍醉骂财神》:“你既是明知得马非为福。我不过聊试挥锄可拾遗。”

〔得马失马〕 宋·黄庭坚《梦中和觞字韵》:“作云作雨手翻覆,得马失马心清凉。”

〔偶亡塞马〕 宋·陆游《高枕》:“偶亡塞马宁非福,太察渊鱼恐不祥。”

〔塞儿坠马〕 清·归庄《病》:“塞儿坠马宁非福,扶杖看云且放怀。”

〔塞马〕 清·蒲松龄《夜发维扬》:“世事于今如塞马,黄粱何必向遭逢。”

〔塞上马〕 宋·王安石《用前韵戏赠叶致远》:“忘情塞上马,适志梦中蝶。”

〔塞上翁〕 清·俞荔《迂溪草堂初成》:“是非难染溪边石,得失奚关塞上翁。”

〔塞翁〕 唐·杜牧《题白云楼》:“才微分薄忧何益,却欲回心学塞翁。”

〔塞翁得失〕 明 · 唐寅《齐云岩纵目》:“塞翁得失浑无累,胸次悠然觉静虚。”

〔塞翁马〕 清·唐孙华 《闲居写怀》:“忧喜塞翁马,得失楚人弓。”

〔塞翁失马〕 宋·陆游《长安道》:“士师分鹿真是梦,塞翁失马犹为福。”

〔丧马〕 唐·白居易 《无可奈何》:“何福非福? 何吉非凶? 谁达此观? 丧马之翁。”

〔失马〕 清·赵执信《人心叹》:“伧父塞翁前失马,痴儿臧谷旋亡羊。”

〔失马翁〕 唐·许诨《泛溪》:“遁迹驱鸡吏,冥心失马翁。”

〔折足扰〕 唐·白居易《放言》 之二:“龟灵未免刳肠患,马失应无折足忧。”


【词语塞翁失马】  成语:塞翁失马汉语词典:塞翁失马

猜你喜欢

  • 乘双凫

    同“乘凫舄”。明姚夔《送韦典史致仕还乡》诗:“乞身再拜辞天衢,拂袖便欲乘双凫。”

  • 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

    好事无人宣扬,而坏事却到处传播。 形容世人幸灾乐祸,缺乏与人为善精神。语出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六:“契丹入夷门,号为曲子相公,谚所谓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士君子得不戒之乎?”《金瓶梅》四回:“

  • 罗织

    罗:搜寻;织:编造。指虚构罪名,陷害无辜。出自唐来俊臣之事迹。来俊臣(651-697年),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武则天时,以告密受重用,曾任侍御史、兰台御史中丞等职。他曾与党羽编造《告密罗织经》,

  • 观名计利

    《庄子.盗跖》:“子张问于满苟得曰:‘盍不为行?无行则不信,不信则不任,不任则不利。故观之名,计之利,而义真是也’。”孔子的学生子张,向一个苟且贪得(满苟得)的虚构人物提出质问说:为何不行仁义呢?不行

  • 上林全树借君栖

    唐 刘?《隋唐嘉话》卷中:“李义府始召见,太宗试令咏乌,其末句云:‘上林多许树,不借一枝栖。’帝曰:‘吾将全树借汝,岂惟一枝?’”后因以“上林全树借君栖”喻给予高官显位。宋刘克庄《洞仙歌.癸亥生朝和居

  • 舜日尧年

    同“尧天舜日”。南朝 梁沈约《四时白纻歌.春白纻》:“佩服瑶草驻容色,舜日尧年欢无极。”并列 舜、尧,皆为古代贤君。比喻太平盛世。语出南朝梁·沈约《四时白纻歌·春白纻》:“佩服瑶草驻容色,舜日尧年欢无

  • 帷薄不修

    帷:帐幔。薄:帘子。古代用帐幔和帘子隔障内外。修:整敕。西汉大臣贾谊在陈政事疏中说:“古时大臣有行为淫乱污秽、男女不分的,不说行为污秽淫乱,却婉转地说‘帷薄不修’。”后以此为典,成为家庭生活淫乱,内外

  • 鹑结

    同“鹑衣百结”。宋刘克庄《书画》诗:“不如鹑结村夫子,惟宝《蒙求》与《孝经》。”【词语鹑结】   汉语大词典:鹑结

  • 玉弩

    秦野有枉矢星,形如弩,其星西流,则天比见之而惊呼。后称流星为“玉弩”。《尚书.帝命验》:“玉弩惊天下。”【词语玉弩】   汉语大词典:玉弩

  • 轻尘不飞,纤萝不动

    纤( ㄒㄧㄢ xiān ):细小。萝:女萝。植物名。 轻微的尘埃,落地不飞,细小的女萝,纹丝不动。 原形容无风的景象。 也用以形容环境气氛的宁静肃穆。语出晋.木华《海赋》:“若乃霾曀潜销,莫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