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山公启事

山公启事

唐.房玄龄等撰《晋书.山涛传》(卷四三):“涛再居选职十有余年。每一官缺,辄启拟数人,诏旨有所向,然后显奏,随帝意所欲为先。故帝之所用,或非举首。众情不察,以涛轻重任意。或谮之于帝,故帝手诏戒涛曰:‘夫用人唯才,不遗疏远卑贱,天下便化矣。’而涛行之自若。一年之后,众情乃寝。涛所奏甄拔人物,各为题目。时称‘山公启事’。”

晋时山涛为吏部尚书,廉正无私,举荐官缺都能合理,时称“山公启事”。后因以用为选贤任能的典故。

唐.李商隐《题宇文中丞》诗:“最望山公启事来。”


主谓 山公,晋山涛。山涛为吏部尚书,凡选用人才,必拟题目考核并加评论后,上报任用。借指举贤荐能,知人善任,亦指荐贤的公文。语本《晋书·山涛传》:“涛再居选职,十有余年。每一官缺,辄启拟数人,诏旨有所问,然后显奏……涛所奏甄拔人物,各为题目,时称山公启事。”唐·李商隐《赠宇文中丞》:“人间只有嵇延祖,最望~来。”△褒义。用于人事方面,用人惟才,不遗疏远卑贱之举。→名贤启事 山公启


【典源】《晋书·山涛传》:“ (山)涛甄拔隐屈,搜访贤才,旌命三十余人,皆显名当时。人怀慕尚,风俗颇革。”“涛再居选职十有余年,每一官缺,辄启拟数人,诏旨有所向,然后显奏,随帝意所欲为先……涛所奏甄拔人物,各为题目,时称‘山公启事’。”

【今译】 晋代山涛 (字巨源) 任吏部尚书,他甄别荐拔隐居贤才,广泛搜求有识之士,所表彰征召的三十多人,都有真才实学,闻名于世。对此,人们钦慕崇尚,选官的风气也为之一新。后山涛又主管甄选官吏达十几年,每当官职缺任,他总是推荐数人,当了解皇帝的意图后才正式上奏,供帝王选录。山涛对所荐拔的人均加以评论品题,当时人称为“山公启事”。

【释义】 后以此典指选贤举能,知人善任。

【典形】 名贤启事、山公启事、山涛鉴、山涛之启、选在山涛、公才山吏部、山公启、急士如拾珍。

【示例】

〔名贤启事〕 清·吴伟业《寄房师周芮公先生》:“巨源当日称知己,误玷名贤启事中。”

〔山公启事〕 唐·李商隐《赠宇文中丞》:“人间只有嵇延祖,最望山公启事来。”

〔山涛鉴〕 唐·杜甫《送魏二十四司直岭南掌选崔郎中判官》:“明白山涛鉴,嫌疑陆贾装。”

〔山涛之启〕 北周·庾信《周太子太保步陆逞神道碑》:“东京鼎实,先加邓之动; 西晋官人, 多用山涛之启。”

〔选在山涛〕 唐·白居易《王承林可安州刺史制》:“汉择名儒,任先疏广;晋求耆德,选在山涛。”


【词语山公启事】  成语:山公启事汉语词典:山公启事

猜你喜欢

  • 化鹏

    《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注:一说为海水沸涌;另说,运即运行,海运指在海上运行)则将

  • 时公犊

    参见:留犊

  • 无可无不可

    原指孔子对于进退去留,没有成见,该怎样就怎样。后泛指对事依违两可,没有主见。孔子在提到古代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等人时评论说,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可以说得上是不动摇自己的信念,

  • 珪璋特达

    《礼记.聘义》:“圭璋特达,德也。”孔颖达疏:“行聘之时,唯执圭璋特得通达,不加余币。言人之有德亦无事不通,不须假他物而成。言圭璋之特达同人之有德,故云德也。”圭,同珪。后因以“珪璋特达”喻人资质优异

  • 铁砚穿

    同“磨穿铁砚”。宋陆游《寒夜读书》诗之二:“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抄那记年。”【词语铁砚穿】   汉语大词典:铁砚穿

  • 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史记.太史公自序》:“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故曰: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原指天道和自然规律不能违背。后因以“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指依顺他的就能昌盛

  • 多情荀倩

    同“多情荀令”。清彭孙遹《白苎.春暮》词:“密坐相逢,低声问取,可似多情荀倩。”

  • 支遁

    源见“支遁买山”。称誉高僧。唐李白《赠宣州灵源寺仲浚公》诗:“今日逢支遁,高谈出有无。”

  • 宽饶狂

    《汉书.盖宽饶传》:“擢为司隶校尉,刺举无所回避,小大辄举……平恩侯许伯入第,丞相、御使,将军中二千担皆贺,宽饶不行。许伯请之,乃往,从西阶上,东乡特坐。许伯自酌曰:‘盖君后至。’宽饶曰:‘无多酌我,

  • 峄阳桐

    同“峄阳孤桐”。唐李商隐《今月二日复五言四十韵诗献上》:“含霜太山竹,拂雾峄阳桐。”【词语峄阳桐】   汉语大词典:峄阳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