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抱关萧生

抱关萧生

抱关:看守城门的小官吏。萧生:指萧望之。萧望之(?一前47年)字长倩,东海兰陵(今山东苍山西南)人,后迁移到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汉宣帝时,历任左冯翊、大鸿胪、太子太傅等高级职务。早年,大将军霍光主持朝政,长史丙吉推荐书生王仲翁和萧望之等几人,都被霍光召见。原先,右将军上官桀和盖主阴谋暗杀霍光。事情败露后,霍光把上官桀等人处死,后来在出入时加强了警卫和戒备。凡是到大将军府被召见的官吏和百姓,在进门时,都由两个守门官吏挟持着,脱去外衣,没收兵器,进行搜查。萧望之见状说:“我不愿被接见了。”说着就退回门外,守门官吏对他更加怀疑,气势汹汹地拉住他,强行搜身检查。霍光听到吵闹声,告诉守门官吏放开萧望之。萧望之对霍光说:“将军以功德辅佐着年幼的皇帝,要用太平的教化使天下安定,所以国内的贤士都伸长脖子,踮起脚后跟,争着要为您效力。现在对于来拜见您的人,都先要脱衣挟持搜查,恐怕这不是当年辅佐成王的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接待贫寒之士的做法吧?”于是,霍光把王仲翁等人都补任大将军史,就没有安排萧望之任何官职。三年之间,王仲翁官至光禄大夫给事中。而萧望之通过射策考试当上了郎官(后补见习官),担任宫苑东门的守门小吏。王仲翁每从宫门出入,身后跟着随从杂役,下车后走进宫门,喝五吆六,很威风。王仲翁回头看看萧望之,说:“你当时不肯在进门搜身这样的小事上随大溜走,结果反只能混上看门的差事。”肃望之平静地回答:“各人按自己的志向去做吧!”后以“抱关萧生”为典,咏人不肯屈节,甘守贫贱的志向。

【出典】:

汉书》卷77《萧望之传》3271、3172页:“萧望之字长倩,东海兰陵人也,徙杜陵。”“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长史丙吉荐儒生王仲翁与望之等数人,皆召见。先是左将军上官桀与盖主谋杀光,光既诛桀等,后出入自备。吏民当见者,露索去刀兵,两吏挟持。望之独不肯听,自引出閤(同“阁”)曰:‘不愿见。’吏牵持匈匈。光闻之,告吏勿持。望之既至前,说光曰:‘将军以功德辅幼主,将以流大化,致于洽平,是以天下之士延颈企踵,争愿自[效]以辅高明。今士见者皆露索挟持,恐非周公相成王躬吐握之礼,致白屋之意。’于是光独不除用望之,而仲翁等皆补大将军史。三岁间,仲翁至光禄大夫给事中,望之以射策甲科为郎,署小宛东门侯。仲翁出入从仓头庐儿(官府内的杂役人员),下车趋门,传呼甚宠,顾谓望之曰:‘不肯录录,反抱关为。’望之曰:‘各从其志。’”

【例句】:

唐·李华《奉寄彭城公》:“应怜抱关者,贫病老夷门。” 宋·苏轼《至秀州赠钱端公安道》:“寂寞抱关叹萧生,耆老执戟哀杨子。” 宋·陈与义《述怀呈十七家叔》:“门前故人拥庐儿,政坐向来甘碌碌。” 清·钱谦益《戊寅除夕偕孟阳守岁》:“明日还寻抱关叟,蹇驴应过小桥东。” 清·唐孙华《门神同查夏仲恺功戏作》:“将军本自名当户,丞相于今亦抱关。”


【典源】《汉书·萧望之传》:“ (萧)望之既至前,说 (霍) 光曰:‘将军以功德辅幼主,将以流大化,致于洽平,是以天下之士延颈企踵,争愿自效,以辅高明。今士见者皆先露索挟持,恐非周公相成王躬吐握之礼,致白屋之意。’于是光独不除用望之,而 (王) 仲翁等皆补大将军史。三岁间,仲翁至光禄大夫给事中,望之以射策甲科为郎,署小苑东门候。仲翁出入从仓头庐儿,下车趋门,传呼甚宠,顾谓望之曰:‘不肯录录,反抱关为。’望之曰:‘各从其志。’”【今译】 汉代萧望之与王仲翁等被推荐给大将军霍光,受召见。霍光因曾被人行刺,后来被召见的都要搜身,由两名官吏挟持,萧望之独不肯,并认为这不是礼贤下士之意。于是霍光不任用他,王仲翁等都做了官。三年后,王已任光禄大夫,而萧望之才做了看宫门的小官吏。王从门出入,带着随从人等,前呼后拥,十分威风,对萧望之说:“你不肯顺从听话,反来看门。”萧说:“人各有其志。”

【释义】 后以此典表现人不肯屈节,甘守贫贱。

【典形】 抱关、抱关叟、抱关萧生、门前故人。

【示例】

〔抱关〕 清·唐孙华《门神同查夏仲恺功戏作》:“将军本自名当户,丞相于今亦抱关。”

〔抱关叟〕 清·钱谦益《戊寅除夕偕孟阳守岁》:“明日还寻抱关叟,蹇驴应过小桥东。”

〔抱关萧生〕 宋·苏轼《至秀州赠钱端公安道》:“寂寞抱关叹萧生,耆老执戟哀扬子。”

〔门前故人〕 宋·陈与义《述怀呈十七家叔》:“门前故人拥庐儿,政坐向来甘碌碌。”


【词语抱关萧生】  成语:抱关萧生

猜你喜欢

  • 悬床

    同“悬榻”。元戴良《哭杨大章先生》诗之二:“许剑嗟何及,悬床事已非。”【词语悬床】   汉语大词典:悬床

  • 打草惊蛇

    宋郑文宝《南唐近事》:“王鲁为当涂宰,颇以资产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贿于县尹,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蛇惊。’为好事者口实焉。”又《里语证实.打草惊蛇》引《续常谈》作“汝虽打草,吾已惊蛇”。注云:

  • 祸起萧墙

    《论语.季氏》:“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孔子曰:‘……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东汉.郑玄注:“萧之言肃也;墙谓异也。君臣相见之礼,至屏而加肃敬焉,是以谓之萧墙。后季

  • 虎踞

    同“龙盘虎踞”。唐李白《金陵歌送别范宣》:“石头巉岩如虎踞,凌波欲过沧江去。”【词语虎踞】   汉语大词典:虎踞

  • 整军饬武

    同“整军经武”。章裕昆《武昌首义纪实》:“清廷鉴于甲午之败,认为非整军饬武,不足以图存,乃于光绪乙未,命温、台、处道袁世凯督练新军。”并列 整、饬,整顿。整顿军队和装备。章裕昆《武昌首义纪实》:“清廷

  • 裴子野倾薄糜

    倾:倾注,倒。薄糜(bó mí或báo mí),稀粥。倾薄糜:吃稀粥。裴子野,字几原,南朝梁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高祖时任著作郎,再迁员外郎,中书侍郎。大通元年转鸿胪卿,寻领步兵校尉。普通七年(

  • 惴惴不安

    原作“惴惴其栗”。惴惴,恐惧貌。原指心情恐惧,后则泛指心情忐忑不安。公元前621年,秦穆公死,以秦国有名良臣奄息、仲行、鍼虎等一百七十余人殉葬。秦国人都极为惋惜,他们作《黄鸟》一诗以表示自己的心情。诗

  • 赤汗

    源见“赤汗赭沫”。指赤汗马所流赤色汗水。唐杜甫《玉腕骝》诗:“骖骝飘赤汗,跼蹐顾长楸。”【词语赤汗】   汉语大词典:赤汗

  • 照书萤

    源见“囊萤照读”。美称萤火虫。清顾炎武《题李生矩亭》诗:“门外晓寒萦带草,林端秋散照书萤。”

  • 蟠木材

    同“蟠木”。唐钱起《山中春仲寄汝上王恒颍川沈冲》诗:“隐者守恬泊,春山日深净。谁知蟠木材,得性无人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