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文武并用

文武并用

指陆贾回答高祖刘邦说:文治武功要合并运用。后以此典指既重文治,又重武功,两手并用。汉高祖刘邦初得天下,建立汉朝,不懂文治,儒生陆贾却经常在他面前称说《诗》、《书》。刘邦骂道:老子的天下是靠骑马打仗用武力得到的,要读什么《诗》、《书》!陆贾回答说:“您在马上作战取得天下,难道可以在马上治理天下吗?且看商汤王、周武王以武力夺取天下,便顺应形势以文治巩固政权,文治武功合并运用,才是长治久安的办法啊!从前吴王夫差和智伯穷兵黩武以至败亡;秦朝使用严刑苛法不加改变,终于毁灭自己。当时假使秦朝统一天下以后,施行仁义,效法古代圣王,陛下又怎么能够取得天下?”此典又作“文武之道”。

【出典】:

史记》卷97《郦生陆贾列传》2699页:“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商汤王)、武(周武王)逆取而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昔者吴王夫差(春秋末期吴国国君,曾带兵攻越、败齐,与晋争霸,后被越国战败,自杀)、智伯(春秋末期晋国大夫,曾与韩、赵、魏三家瓜分范氏、中行氏土地,后又想灭赵氏,反被赵氏所灭)极武而亡;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指秦王朝。秦始皇祖先一支造父被封于赵城,因此姓赵。嬴姓与赵姓同祖先,故秦始皇嬴政也称赵政)。乡使(假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

【例句】:

唐·魏徵《谏太宗十思疏》:“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唐·房玄龄等撰《晋书·王导传》:“诚宜经纶稽古,建明学业,以训后生,渐之教义,使文武之道坠而复兴,俎豆之仪幽而更彰。” 唐·刘禹锡《上门下裴相公》:“夫异同之论,我以独见剖之;文武之道,我以全材统之;崇高之位,我以大功居之。”


主谓 既重视文治,又重视武功。语本《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 且(商)汤、(周)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兼用,长久之术也。”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垂拱而治。”△褒义。多用于治国之道方面。→文治武功↔文恬武嬉


【词语文武并用】  成语:文武并用

猜你喜欢

  • 怀梦

    东汉.郭宪《洞冥记》卷三:“种火之山有梦草似蒲,色红,昼缩入地,夜则出,亦名怀梦,怀其叶则梦之,吉凶立验也。帝思李夫人之容不可得,朔乃献一枝。帝怀之,夜果梦李夫人。因改曰‘怀梦草’。”“怀梦草”是神话

  • 车笠交游

    源见“乘车戴笠”。喻贵贱不易之交。清 丘逢甲《和絜斋世丈西园杂兴》诗之五:“车笠交游广,相逢且越歌。”

  • 破头烂额

    犹言头破血流。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爱奴》:“岁杪,携珠盘至。生勃然忿极,姑听其算。翁又以途中日尽归于西,生不受,拨珠归东。两争不决,操戈相向,两人破头烂额而赴公庭焉。”并列 打破头额。语出《聊斋志异

  • 刘棉花

    刘吉(1427-1493年),字祐之,号约庵,博野(今属河北)人。正统十三年(1448年)进士。选庶吉士,进翰林修撰,累迁礼部左侍郎。成化(明宪宗朱见深年号)十一年(1475年)兼翰林学士,入阁预机务

  • 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

    事:侍奉。 侍奉死去的父母,如同父母生时一样。 古指孝子要能继承父母遗志,祭祀父母时要毕恭毕敬。语出《礼记.中庸》:“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荀子.礼论》:“事死

  • 半路出家

    比喻中途改行。《醒世恒言.十五贯戏言成巧祸》:“有个官人,姓刘名贵,字君荐,祖上原是有根基的人家。到得君荐手中,却是时乖运蹇。先前读书,后来看看不济,却去改业做生意,便是半路上出家的一般。”偏正 比喻

  • 讲若画一

    讲:媾的假借字,媾犹和。画一:整齐。意为调和整齐。《汉书.曹参传》:“肖何为法,讲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述补 协调得非常整齐、清楚,有如画一那样简洁方便。《汉书·曹参传》:“萧何为法,~,曹参

  • 攀留

    源见“攀辕卧辙”。谓挽留眷恋离职良吏。明 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一:“去县日,民攀留者遮道,至截镫去。”【词语攀留】   汉语大词典:攀留

  • 鞠躬尽力

    死而后已 见〔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见“鞠躬尽瘁”。明·唐顺之《答徐存斋相公书》:“原以不计利钝,~之义,苦心其间。”【词语鞠躬尽力】  成语:鞠躬尽力汉语大词典:鞠躬尽力

  • 骑箕星宿

    源见“骑箕尾”。指商代贤相傅说。《花月痕》十四回:“我就不做韩熙载,也要做个醇酒夫人的信陵君,那敢高比骑箕星宿,下镜风流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