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晏子楹

晏子楹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晏子病,将死,凿楹纳书焉。谓其妻曰:‘楹语也,子(儿子)壮而示之。’”后遂以“晏子楹”指先人遗言留处。唐李商隐《五言述德抒情诗》:“经出宣尼壁,书留晏子楹。”


【典源】《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晏子病,将死,凿楹纳书焉,谓其妻曰:‘楹语也,子壮而示之。’” 《说苑·反质》亦载,文大略同。

【今译】 晏子名婴,春秋时人,任齐相。他患病将死,写好遗言藏在堂前楹柱之内,对妻子说:“藏在楹柱里的是遗言,等儿子长大后给他看。”

【释义】 后以此典指先人遗言; 也用以借指藏书。

【典形】 晏相楹书、晏子楹、楹前凿柱、楹书、楹语、凿楹。

【示例】

〔晏相楹书〕 清·张穆《百字令》:“晏相楹书,兖师灯火,自有无穷事。”

〔晏子楹〕 唐·李商隐《五言述德抒情诗》:“经出宣尼壁,书留晏子楹。”

〔楹前凿柱〕 北周·庾信《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楹前凿柱,即取遗书; 石上开松,仍求故剑。”

〔楹书〕 唐·杨炯《大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仰庭礼而不违,睹楹书而增慕。”

〔楹语〕 清·顾炎武《次耕书来言时贵有求》:“儿从死父传楹语,帝遣生徒受壁经。”

〔凿楹〕 北周·庾信《周车骑大将军贺娄公神道碑》:“寒关树直,秋塞云平,剑埋合柱,书藏凿楹。”


猜你喜欢

  • 两生

    《史记.叔孙通传》:“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三十余人。鲁有两生不肯行,……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汉高祖得天下,废除秦朝各种典章制度,群臣饮酒争功,醉舞失礼,高祖很讨厌也很苦恼。叔孙通为

  • 韩凭

    源见“相思树”。借指鸳鸯。唐 王初《即夕》诗:“风幌凉生白袷衣,星榆才乱绛河低。月明休近相思树,恐有韩凭一处栖。”亦比喻男女相爱、生死不渝者。清纳兰性德《减字木兰花》词:“若解相思,定与韩凭共一枝。”

  • 羲皇上人

    晋.陶渊明《陶渊明集》卷七《与子俨等疏》:“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晋人陶潜自述隐居闲适之

  • 实劳我心

    劳:忧伤。 实在使我感到忧伤。 常用以抒发愁苦之怀。语出《诗.邶风.燕燕》:“瞻望弗及,实劳我心。”又《小雅.白华》:“维彼硕人,实劳我心。”《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瞻望永怀,实劳我心。”

  • 腐鼠

    源见“鸱得腐鼠”。比喻贱物。晋葛洪《抱朴子.嘉遁》:“侣云鹏以高逝,故不萦翮于腐鼠。”唐李商隐《安定城楼》诗:“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鵷雏竟未休。”亦借指庸人。柳亚子《孤愤》诗:“岂有沐猴能作帝,居然腐

  • 取履效子房

    源见“圯桥进履”。谓如汉张良那样敬老得益。宋陆游《霜天杂兴》诗:“谷城 黄石今安在,取履犹思效子房。”张良,字子房。

  • 负隅顽抗

    源见“冯妇”。谓依靠某种条件顽固抵抗。徐海东《奠基礼》:“最后牛元峰逃到镇东头的小寨里,指挥着一个多营负隅顽抗,死不投降。”偏正 依靠某种条件,顽固进行抵抗。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扼守在堑壕中的敌

  • 小蛮杨柳

    同“小蛮腰”。宋 禅峰《百字谣.贺彭谦和八月生子》词:“小蛮杨柳,迩来还可攀折。”

  • 知止不辱

    见“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元史·察罕传》:“(察罕)尝以病请告,暨还朝,帝御万岁山圆殿……顾李孟曰:‘~,今见其人。’”【词语知止不辱】  成语:知止不辱汉语大词典:知止不辱

  • 麒麟绝句

    源见“绝麟”。谓孔子绝笔于“获麟”,用作咏笔的典故。唐李峤《笔》诗:“鹦鹉摛文至,麒麟绝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