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朝过夕改

朝过夕改

汉宣帝之子刘宇在甘露二年(前52年)立为东平思王。元帝即位后,刘宇来到东平(今山东东平县)封地。他身材高大,好与奸邪之徒交往,常违法乱纪。但元帝念及骨肉之情就赦免他,却接连惩办他的老师。元帝去世后,成帝即位,刘宇想改正过失,但又偶有违犯。有司奏请逮捕治罪,但成帝只下令削减东平封地的樊和亢父两个县,作为惩戒。后来汉成帝下诏书说:“以仁爱之心对待亲人,这是古训啊!过去东平王犯有过失,负责官员请求废除他的王位,我不忍心;后又请求再次削减封地,我没有批准。这是考虑到这种至亲的关系。听说东平思王已改过自新,专心学习经术,亲近仁人,我很赞赏。古人说:‘早上犯错误,晚上就改正过来,君子都会赞许他。’恢复东平被削减的县区吧!”后以“朝过夕改”为典,形容迅速改正错误。又作“朝闻夕改”。

【出典】:

汉书》卷80《宣元六王传·东平思王刘宇传》3320、3323、3324页:“东平思王宇,甘露二年立。元帝即位,就国。壮大,通奸犯法,上以至亲贳(shì市)弗罪,傅相连坐”。“宇惭惧,因使者顿首谢死罪,愿洒(xǐ喜,通“洗”)心自改。”“有司奏请逮捕,有诏削樊、亢父二县。后三岁,天子诏有司曰:‘盖闻仁以亲亲,古之道也。前东平王有阙,有司请废,朕不忍。又请削,朕不敢专。惟王之至亲,未尝忘于心。今闻王改行自新,尊经修术,亲近仁人,非法之求,不以奸吏,朕甚嘉焉。传不云乎?朝过夕改,君子与之。其复前所削县如故。’”

【例句】:

汉·班固《汉书·翟方进传》:“定陵侯长已伏其辜,君虽交通,传不云乎:‘朝过夕改,君子与之。’君何疑焉?” 唐·房玄龄《晋书·周处传》:“古人贵朝闻夕改。……且患志之不立,何忧名之不彰。” 唐·陆贽《奉天改元大赦制》:“构大厦者,方集于群材;建奇功者,不限于常检。苟在适用,则无弃人,况黜免之人,沉郁既久,朝过夕改,仁何远哉!” 宋·侯善渊《沁园春》:“背觉后尘,朝闻夕改,马劣猿颠难捉擒。”


并列 早晨犯的错误或过失,晚上就改正了。形容知错即改。唐·陆贽《奉天改元大赦制》:“构大厦者,方集于群材;建奇功者,不限于常检。苟在适用,则无弃人,况黜免之人,沉郁既久,~,仁何远哉。”△褒义。多用于改错方面。也作“朝闻夕改”。


【词语朝过夕改】  成语:朝过夕改汉语词典:朝过夕改

猜你喜欢

  • 齐竽

    源见“滥竽充数”。指不学无术的人。唐刘禹锡《奉和吏部杨尚书太常李卿二相公赠答十韵》:“铨材秉秦镜,典乐去齐竽。”【词语齐竽】   汉语大词典:齐竽

  • 夔怜蚿

    《庄子.秋水》:“夔怜蚿,蚿怜蛇,蛇怜风,风怜目,目怜心。”夔,一足兽。蚿,多足虫。怜,爱尚爱慕之意。夔以少足而企羡多足,故怜蚿;蚿以有足而羡无足,故怜蛇;蛇以微小而羡庞大,故怜风;风以暗而慕明,故怜

  • 黼藻

    《书.益稷》:“藻火粉米,黼黻?绣。”孔传:“藻,水草有文者……黼,若斧形。”孔颖达疏:“黻谓两己相背,谓刺绣为己字。”后因以“黼藻”指花纹、雕刻、彩画之属。北齐刘昼《新论.因显》:“匠者采焉,制为殿

  • 兔园雪

    同“梁园雪”。唐白居易《雪中寄令狐相公兼呈梦得》诗:“兔园春雪梁王会,想对金罍咏玉尘。”

  • 四愁

    源见“平子四愁”。泛指愁思。唐王维《送丘为往唐州》诗:“四愁连汉水,百口寄随人。”【词语四愁】   汉语大词典:四愁

  • 富民侯

    汉武帝晚年,对早先连年征伐感到悔恨。另外,武帝对卫太子因江充进谗言而遭杀害之事感到很悔恨。后来,正值守卫高祖陵墓的官员车千秋上书为太子鸣冤,武帝召见车千秋,看到车千秋身材高大,仪表堂正,很为赏识,就提

  • 吾谁与归

    谁与归:即“与谁归”。归,归向,同道。 我和谁同道! 慨叹同道者的难得。语出《国语.晋语八》:“赵文子与叔向游于九原,曰:‘死者若可作也,吾谁与归?’”《礼记.檀弓下》引同。宋.徐铉《大唐故匡时启

  • 耳染目濡

    同“耳濡目染”。《醒世姻缘传》第二七回:“只因安享富贵的久了,后边生出来的儿孙,一来也是秉赋了浇漓的薄气,二来又离了忠厚的祖宗,耳染目濡,习就了那轻薄的态度。”见“耳濡目染”。《醒世姻缘传》27回:“

  • 衡阳雁断

    源见“雁足书”。衡阳有回雁峰,相传雁至此峰而止。后因以“衡阳雁断”比喻音信隔绝。明高明《琵琶记.官邸忧思》:“湘浦鱼沉,衡阳雁断,音书要寄无方便。”偏正 衡阳有回雁峰,传说雁至此峰不过,因以“衡阳雁断

  • 渴睡状元

    宋.欧阳修《六一诗话》第十四则:“吕文穆公(注:宋吕蒙正,为宰相,死后谥文穆)未第时,薄游一县(薄或作尝,因忘其县名。故不称)。胡大监旦方随其父宰是县(注:此人名叫胡旦),遇吕甚薄。客有誉吕曰:‘吕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