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车笠盟

车笠盟

初学记》卷十八引晋.周处《风土记》:“越俗性率朴,初与人交有礼,封土坛,祭以犬鸡,祝曰:‘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步行,卿乘马,后日相逢卿当下。’”

乘车,乘马;戴笠,步行;一富贵,一贫贱,然而富贵者不忘故旧,仍以友相待。后因称友谊笃重,不因贫贱富贵而有所改变为“车笠盟”。

清.宣鼎《夜雨秋灯录.麻风女邱丽玉》:“叟愕然,曰:仆与渠(他),原无车笠盟,不过曾觌(音dí,相见)面。”


【典源】《初学记》卷十八引晋·周处《风土记》曰:“越俗性率朴,初与人交有礼,封土坛,祭以犬鸡,祝曰:‘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步行,卿乘马,后日相逢君当下。’”《太平御览》卷四○六亦载。

【今译】 古时越地民风淳朴,人们初次交往,即设坛祭祀,祝愿说:“你虽然坐车我戴斗笠,日后相逢也要下车行礼。我步行而你骑马,日后相见也该下马叙旧。”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交谊深挚,不因身分贵贱的改变而变化。

【典形】 车笠、车笠盟、戴笠乘马、下车揖、戴笠羡乘车、下车相揖。

【示例】

〔车笠〕 宋·陈师道《寄张文潜舍人》:“车笠吾何恨,飞腾子莫量。”

〔车笠盟〕 清·陈梦雷《赠秘书觉道弘》:“旧忝簪裾侣,新联车笠盟。”

〔戴笠乘马〕 唐·骆宾王《上齐州张司马启》:“志合风云,戴笠均乎乘马;情谐道术,忘筌贵乎得鱼。”

〔下车揖〕 宋·陈与义《杂书示陈国佐》之四:“时逢下车揖,慰我两眼青。”


【词语车笠盟】   汉语词典:车笠盟

猜你喜欢

  • 坏陂复陂

    《汉书.翟方进传》载:“汉代汝南有鸿隙大陂,汉成帝时,水溢为害。丞相翟方以为其地肥美,决去陂水,既省堤防费,又免水患,于是奏准毁掉了鸿隙陂。王莽时,汝南发生了旱灾,当地百姓追怨翟方毁陂。”后多用此典故

  • 琴瑟不调

    源见“琴瑟”。琴瑟合奏时,声音没有调整和谐。比喻夫妻不和。唐赵璘《因话录.宫》:“郭暧尝与升平公主琴瑟不调。”见“琴瑟失调”。《汉书·董仲书传》:“譬之~,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词语琴瑟不调

  • 学颦眉

    同“学捧心”。晋戴逵《放达为非道论》:“美西施而学其颦眉,慕有道而折其巾角。”

  • 羞布鼓

    源见“持布鼓过雷门”。自谦才学浅陋。唐刘禹锡《和汴州令狐相公到镇改月偶书所怀》诗:“词人羞布鼓,远客献貂襜。”

  • 斗极

    《晋书.天文志上》:“斗(北斗星)为人君之象,号令人主也。”又:“北极(北极星),北辰最尊者也。”后因以“斗极”喻指天皇或帝王。前蜀杜光庭《马尚书本命醮词》:“悬命籍于天关,系生死于斗极。”亦喻指名高

  • 史鱼黜殡

    《韩诗外传》卷七:“昔卫大夫史鱼病且死,谓其子曰:‘我数言蘧伯玉之贤而不能进,弥子瑕不肖而不能退,死不当居葬正堂。殡我于室足矣。’卫君问其故,子以父言闻。君召伯玉而贵之。弥子瑕退之,徙殡于正堂。”后遂

  • 大谷梨

    《文选》卷十六晋.潘安仁(岳)《闲居赋》:“张公大谷之梨,梁侯乌裨之柿。”唐.李善注引《广志》:“洛阳北芒山有张公夏梨,甚甘,海内唯有一树。”“梁国侯家有乌椑,甚美,世罕得之。”据说,洛阳北芒山有张公

  • 亭亭玉立

    亭亭:高耸直立的样子。多用来形容体态修长的少女或挺拔秀丽的树木。徐之才,北齐人,天统四年(568年)官至尚书左仆射。徐之才精通医术,当时的皇帝武成帝高湛由于酒色过度而得病,召徐之才看病。武成帝高湛对他

  • 短辕犊车

    唐.房玄龄等撰《晋书.王导传》载:王导妻曹氏性妒,导密营别馆,以处众妾。曹氏将往,导恐妾被辱,遽令命驾,犹恐迟之,以所执麈尾柄驱牛而进。司徒蔡谟戏曰:“朝廷欲加公九锡。”导谦退而已。谟曰:“不闻余物,

  • 沉潜刚克,高明柔克

    沉潜:指性格沉深柔弱的入。刚:强硬。克:胜。高明:指性格亢爽刚强的人。 对于柔弱的人要用强硬的办法去制服他;对于刚强的人要用软化的办法去制服他。 旧指古代帝王的治民之术。语出《书.洪范》:“沉潜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