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丹阳郡

丹阳郡

①亦作丹扬郡。西汉元封二年(前109)改鄣郡置,治所在宛陵县(今安徽宣州市)。辖境相当今安徽长江以南、江苏宁镇山南北和浙江天目山以西、新安江中上游南北之地。三国吴移治建邺(今南京市)。西晋分置宣城郡。隋开皇九年(589)废。大业初改蒋州为丹阳郡。唐武德三年(620)改为扬州。

②北周改义阳郡置,属丹州。治所在丹阳县(今陕西宜川县东北郭下村)。辖境相当今陕西宜川县地。隋开皇初废。

③唐天宝元年(742)改润州置,治所在丹徒县(今江苏镇江市)。辖境相当今江苏南京、句容、镇江、丹徒、丹阳、金坛等市县地。乾元元年(758)复为润州。


(1)阳,又作扬或杨。西汉元狩二年(前121年)改鄣郡置。治宛陵县(今安徽宣城市)。辖境相当今安徽省长江以南、江苏省大茅山及浙江省天目山脉以西和新安江支流武强溪以北地区。东汉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孙权移治建业(今江苏南京市),其后辖境渐小。东汉至南朝陈属扬州。隋开皇九年(589年)废,于石头城(今南京市西清凉山)置蒋州。大业三年(607年)又曾改蒋州为丹阳郡。唐武德三年(620年)改名扬州。(2)东魏天平二年(535年)于项县(今河南省沈丘县)侨置,并侨置秣陵县为治。属北扬州,北齐属信州,北周属陈州。隋开皇初废。(3)北周改义川郡置,治丹阳县(今陕西宜川县东北)。辖境相当今陕西省宜川县地。隋开皇三年(583年)废。义宁元年(617年)复置。唐武德元年(618年)改为丹州。(4)唐天宝元年(742年)改润州置。治丹徒(今江苏镇江市)。乾元元年(758年)复名润州。


猜你喜欢

  • 思蒙水口

    思蒙江注入岷江之口。在今四川青神县南瑞峰镇。《旧唐书·地理志》 青神: “本治思蒙水口,武德八年,移于今治。”

  • 田庄堡

    即今陕西绥德县西南田庄乡。《清一统志·绥德州》:田庄堡“在清涧县北一百里,接本州界。明嘉靖中筑”。

  • 北洋岸镇

    即北洋。今江苏射阳县南境北洋岸。

  • 慈母山

    ①一名慈姥山。即今安徽马鞍山市东北慈湖河口猫子山。《寰宇记》 卷105当涂县: 慈母山“在县北七十里,临江,亦谓之慈姥山。《丹阳记》云,山生箫管竹。王褒 《洞箫赋》 云,原夫箫干之所生于江南之邱墟,即

  • 花马池营

    明正统八年(1443)置,城初在塞外花马盐池(今宁夏盐池县北)。因其地孤悬寡援,天顺中改筑于今宁夏盐池县。成化十五年(1479)改置花马池守御千户所。明正统二年(1437年)筑,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

  • 阿井

    在古东阿县城(今山东阳谷县东北阿城镇)。井水清冽甘美,用以煮胶,称为“阿胶”。《水经·河水注》:“大城北门内西侧皋上有大井,其巨若轮,深六七丈,岁尝煮胶以贡天府,本草所谓阿胶也,故世俗有阿井之名。”《

  • 清浪卫

    明洪武二十三年 (1390) 置,属湖广都司。治所即今贵州镇远县东北清溪镇。清雍正五年(1727) 改为青谿县。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置,治今贵州省镇远县东北。属湖广都司。清雍正五年(1727年

  • 即犨。 春秋时为郑地, 后属楚。 在今河南鲁山县东南五十里。古邑名。又作犨。春秋郑邑,后属楚。在今河南省鲁山县东南。

  • 惊川州

    唐开元后置羁縻州,属雅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康定县境。北宋属雅州。后废。

  • 烝水

    古作承水。即今湖南衡阳市及衡阳县境之蒸水。《方舆纪要》 卷80衡州府衡阳县: 烝水 “在城北。源出宝庆府东界邪薑山,东北流入境……。又东流至府城北,会于湘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