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乌江

乌江

①在今安徽和县东北四十里乌江镇附近。《史记·项羽本纪》:楚汉之际,项羽兵败垓下,“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即此。《清一统志·和州》:乌江浦“在州东北四十里。土多黑壤,故名”。

②沩水支流。源出今湖南湘乡市北丰山,东北流入宁乡县南入沩水。《方舆纪要》卷80宁乡县“玉潭江”条下:乌江“临江有石如乌,故名”。

③即今广西陆川县之陆川河,为九州河上游。《清一统志·郁林州》:乌江“在陆川县南一里。上流名妙洞水,源出分水山,南流绕城东合文龙山水,又绕城南,汇妙洞岩水,又南流合水车江,名乌江,复南流汇龙化江,流入广东石城县界,合九州江”。

④在今广西平南县西。《寰宇记》卷156平南县有大乌江。《清一统志·浔州府》:乌江,“《旧志》:在县西半里。小舟泝流,可三四十里至古城,其源直透县西北瑶山地界,下流入龚江。春夏此河水清,则大江水浊,秋冬大江水清,则此水浊”。

⑤古名延江水、涪陵江、黔江、巴江、更始水、水德江。在今四川、贵州两省境, 为长江南支流。《元史·文宗纪》:天历二年(1329),“潘州杨万户引四川贼兵至乌江峰,官军败之。八番元帅脱出亦破乌江北岸贼兵,复夺关口。诸王月鲁帖木儿统蒙古、汉人、答剌罕诸军及民丁五万五千,俱至乌江”。《明史·地理志》 四川遵义军民府遵义县:“又东有乌江, 源自贵州水西, 即涪陵江上源。”源出贵州西北乌蒙山东麓,北源六冲河出赫章县北;南源三岔河出威宁县东,会合后称鸭子河,东北流至息烽县乌江渡下始称乌江,经思南、沿河入四川,折而西北流经彭水、武隆,于涪陵市东注入长江。


又称黔江、涪陵江。长江上游支流。在贵州省北部和重庆市南部。《明史·地理志》:“北有乌江,源出水西,与四川遵义府分界,北流至四川彭水县(今属重庆),入涪陵江。”北源六冲河出贵州省赫章县北,南源三岔河出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东,两源至黔西县化屋汇合后称鸭池河,东北流到遵义市乌江渡以下始称乌江。经思南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至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龚滩,折向西北流,在涪陵入长江。长 1018 千米,流域面积8.84万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1295米3/秒。主要支流有猫跳河、清水江、偏岩河、南明河、六池河、洪渡河、芙蓉江等。上游经石灰岩地区,多溶洞、伏流;中游穿行在大娄山和武陵山间,谷深水急,险滩相接。经多次整治,中、下游可通航。乌江天然落差 2036 米,水力资源丰富。建有乌江渡、猫跳河等水电站。1935年1—3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曾多次强渡乌江。


猜你喜欢

  • 湟中城

    在今青海湟源县西北。滨临湟水。《水经·河水注》: “湟水东流径湟中城北,故小月氏之地也。” 《资治通鉴》 卷67胡注: “湟水源出西海盐池之西北,东至金城允吾县入河。夹湟两岸之地,通谓之湟中。又有湟中

  • 梁河

    古巨梁水。即今河北丰润、玉田二县间之还乡河。

  • 合浦江

    即今广西合浦县北之南流江。《旧唐书·地理志》合浦县:“州界有瘴江, 名合浦江也。”《明史·地理志》 合浦:“又城北有廉江,亦曰合浦江。自广西容县流入,径州,江口分为五,西南注于海。”

  • 临安卫

    明洪武十五年 (1382) 置,属云南都司。治所即今云南建水县。清康熙七年 (1668) 废。

  • 大顺城

    北宋筑,属庆州。即今甘肃华池县西北白马乡(柴砭)。《宋史·范仲淹传》:庆历初,范仲淹知庆州,“庆之西北马铺砦,当后桥川口,在贼腹中。仲淹欲城之,度贼必争,密遣子纯祐与蕃将赵明先据其地,引兵随之,诸将不

  • 北津楼

    在今四川南充市北五里。《清一统志·顺庆府二》:北津楼,“明道人张三丰诗:谁唤吾来蜀内游,北津楼胜岳阳楼”。

  • 爱敬陂

    亦名陈公塘。在今江苏仪征市东北三十里,接邗江县界。《舆地纪胜》 卷37扬州引 《元和志》 云: 爱敬陂 “在江都县西五十里。魏陈登为太守开陂,民号爱敬陂。亦号陈登塘”。在今江苏省仪征市东北蜀冈南麓,接

  • 茨冲汛

    在今湖南吉首市东南,乾州东南四十里沱之东。清严如熤 《苗疆险要考》 谓 “两面高山相峙,中间一线羊肠,密箐荫翳,乾苗往泸溪必由之路”。

  • 油召

    即今河北平乡县西十四里油召乡。清同治《畿辅通志》 卷51平乡县图: 东北有油召村。

  • 乌苏哩江

    古名阿里门江、阿速江。又作乌子江、戊子江。即今黑龙江省东南与俄罗斯交界之乌苏里江,为黑龙江支流。《清一统志·吉林一》:乌苏哩江“在宁古塔城东一千余里。源出锡赫特山,北流会诸河为一,又北受兴凯湖流出之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