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集乃海
亦名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嘎顺淖尔和苏泊淖尔一带。《元史·地理志》:“亦集乃路在甘州北一千五百里,城东北有大泽,西北俱接沙碛。”
亦名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嘎顺淖尔和苏泊淖尔一带。《元史·地理志》:“亦集乃路在甘州北一千五百里,城东北有大泽,西北俱接沙碛。”
在今河南邓州市东南。《魏书·高祖纪》:太和二十三年(499)三月,“帝疾甚,车驾北次谷塘原”。四月,“帝崩于谷塘原之行宫”。在今河南省邓州市东南。北魏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孝文帝病死于此。
北宋景德元年(1004)改威虏军置,治所在今河北徐水县西二十五里遂城。金天会七年(1129)改为遂州。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置,治遂城县(今河北徐水县西遂城)。属河北西路。辖境相当今河北省徐水县西
在今江西大余县北。《清一统志·南安府》: 峰山城 “在大庾县北小溪城北十五里。《县志》,其人善弓弩。明正德中,王守仁选弩手从征瑶‘寇’,事平,民恐报复,筑城自卫”。明正德年间筑,在今江西省大余县北。
西魏改岐州置,治所在房陵县(今湖北房县)。《寰宇记》卷143房州:“昔传此地古有三百人于州西南房山中学道得仙,因名其地为广仙,后人语讹为光迁。”北周改为光州。
亦名尸弃尼、识匿、瑟匿。都城在今塔吉克斯坦帕米尔西南喷赤河东岸舒格南。《新唐书·西域传》:识匿“初治苦汗城,后散居山谷。有大谷五,酋长自为治,谓之五识匿,地二千里,无五谷”。
在今湖北竹溪县东南六十里汇湾河北岸。清有把总驻防。
又名妙圆塔院、信相寺、空林寺。相传建于南朝。在今四川成都市旧城区西北文殊院街。《清一统志·成都府二》:文殊院“在成都县西北,即妙圆塔院”。今寺为清康熙三十年(1691)重建。主要建筑有天王殿、三大士殿
在今四川永川市东。《方舆纪要》卷69永川县:东皋驿在“县东十里”。清设于县城。
明洪武三年 (1370) 置,属湖广都司。在今湖北枝城市东南枝城镇。后废。
在今湖北汉川县北汈汊湖内。《清一统志·汉阳府一》:大松湖“在汉川县北十八里,又北二里为小松湖,西接瓜子湖、五湖,北通杨子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