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兀刺海路

兀刺海路

元改西夏黑山威福监军司置,治所在兀剌海城(今内蒙古乌拉特后旗西南狼山隘口)。明初废。


猜你喜欢

  • 平羌县

    ①北周保定元年(561)置,为平羌郡治。治所即今四川乐山市。《元和志》卷31平羌县:“因境内平羌水为名。”隋开皇三年(583)改为峨眉县。②隋开皇四年(584)置,属嘉州。治所在今四川乐山市东六十里。

  • 月冈公馆

    在今广西灌阳县北。《方舆纪要》卷107灌阳县:“月冈公馆,在县北六十里。”

  • 凤翔县

    唐至德二年(757)改雍县置,与天兴县同为凤翔府治。治所即今陕西凤翔县。宝应元年(762)省入天兴县。金大定十九年(1179)复改天兴县为凤翔县,仍为凤翔府治。民国初属陕西关中道。1928年直属陕西省

  • 沧港市

    即今湖南汉寿县西沧港镇。《清一统志·常德府二》:沧港市“在龙阳县西十五里”。

  • 道士洑

    即今湖北黄石市东南西塞山乡。《方舆纪要》 卷76大冶县: 西塞山砦 “在西塞山北,即道士洑也。《志》 云,自县北二十里牛马隘山连延为章山,自章山以至县东九十里道士洑,脉皆相接。唐曹王皋攻淮西尝结砦于此

  • 红平县

    旧县名。川陕苏区设。1934年由广元县东北部青林场一带析置。又称洪平县。治青林场(今四川广元市东北)。1935年春红军北上后撤销。

  • 观音堂镇

    ①又名观型堂。即今上海市青浦县东北二十四里凤溪镇。清光绪《青浦县志》卷2:观音堂镇“昔有杜妪供大士像,香火渐盛,故名”。②即今河南陕县(驻三门峡市湖滨区)东六十八里观音堂镇。清尹耕云《豫军纪略》卷9:

  • 茶磨山

    在今浙江海盐县西南三十二里。《方舆纪要》 卷91海盐县: 茶磨山,“今山周不过三里”。明嘉靖间兵科给事中许相卿隐居于此。

  • 赤乌场

    唐置,即今江西瑞昌市。《寰宇记》卷111江州瑞昌县:“本赤乌场地。按,《吴志》,孙权时有赤乌见于此,始有地名。……赤乌之地则浔阳西偏。建中四年以浔阳西偏僻远,因立为场。”五代南唐升元三年(939)升为

  • 陶章河

    亦作陶张河。即今山东栖霞县东南、莱阳市东北之清水河,为五龙河上源。《清一统志·登州府》: 陶章河 “源出栖霞县东南十五里唐山,西南流经莱阳县 (今莱阳市) 东,又西南会县河西大河,合流南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