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勃海郡

勃海郡

①又作渤海郡。西汉高帝五年 (前202)置。以地滨渤海得名。治所在浮阳县 (今河北沧县东南四十里旧州镇)。辖境相当今天津市、河北安次县以南,文安、阜城以东,山东无棣、乐陵、宁津以北地区。东汉移治南皮县 (今河北南皮县东北八里),后辖境渐小。隋开皇初废。

②南朝宋侨置,属冀州。治所在临济城 (今山东高青县东南高城镇)。辖境相当今山东高青县附近地。北齐废。

③东魏置,治所在东光县 (今河北东光县东二十里)。隋开皇初废。


又作渤海郡。西汉文帝十五年(前165年)析河间国置,治浮阳县(即今河北沧县东南东关)。因地滨勃海,故名(《汉书·地理志》)。辖境相当今河北省沧州、黄骅二市和沧县、东光、阜城、大城等县及河间市东北部。武帝以后辖境扩大,有今河北省廊坊市和青县、南皮、盐山、海兴等县及景县北部,天津市西南部,山东省乐陵市和宁津、庆云、无棣等县地。东汉徙治南皮县(今河北南皮县东北),属冀州。其后辖境减缩。北魏初改为沧水郡。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复旧,移治今东光县。隋开皇初废。大业初又改沧州为勃海郡,治阳信县(今山东阳信县西南)。唐武德四年(621年)改置棣州。


猜你喜欢

  • 建阳郡

    北魏置 (一说西魏置),属北益州。治所在秦兴县 (今四川青川县东北沙州镇北白龙江西岸。一说即今青川县)。辖境相当今四川青川县东部地。隋开皇三年 (583) 废。西魏置,治秦兴县(今四川青川县白水镇北、

  • 绿降水

    即今广西大新县东北龙门水。《明史·地理志》 万承州: “西南有绿降水,亦名玉带水。” 《清一统志·太平府》: 绿降水 “在万承土州 (治今龙门镇) 西南十里。源出州东南境,环绕州前,又西入养利州界合通

  • 六沟汛

    即今河北承德县(下板城)北四十里六沟镇。清于此设把总驻守。

  • 黄冈洞

    在今江西宜丰县西北六十里黄岗镇。明、清置巡司于此。即今江西省宜丰县西北黄岗口。明万历年间于此置巡检司。

  • 白云岩山

    ①在今安徽枞阳县东北。《清一统志·安庆府一》:白云崖山“在桐城县东一百二十里。《府志》:有东西两岩,峰有四:旧铁障、铁船、绛霄、双峰。岩之小者五:曰燕子、蛾眉、雪浪、楼子、墓岩。洞有三:曰函云、四顾、

  • 湭水

    即今陕西渭南市东沋河。本名首水。《水经·渭水注》: “首水南出倒虎山,西总五水……北入渭。” 《清一统志·西安府一》: 湭水 “按,元象山即倒虎山。据 《水经注》,则今所谓羊河者,乃湭水正源,而其出石

  • 占婆国

    为占婆补罗之省译。即占城国。在今越南中南部。《明史·外国传五》:占城“唐时,或称占不劳,或称占婆,其王所居曰占城”。

  • 临昆 (崑) 县

    唐置,属羁縻筠州。治所在今四川筠连县境。后废。

  • 盛乐郡

    北魏永熙中侨置,属云州。治所在归顺县(今山西文水县东南三十八里云周村,一说在今山西祁县东)。后废。北魏永熙中置,治归顺县(今山西祁县境,一说在文水县东)。辖境相当今祁县、文水县等一带。后省。

  • 化皮村

    即今河北新乐市西南二十二里化皮镇。清同治《畿辅通志》卷50新乐县图:西南有化皮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