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亩原
在今山西左权县东南。《寰宇记》卷44辽山县:“千亩原在县东南三十二里,地方千亩,平原膏腴,人赖其利。”
在今山西左权县东南。《寰宇记》卷44辽山县:“千亩原在县东南三十二里,地方千亩,平原膏腴,人赖其利。”
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金城县置,属旭州。治所在今甘肃碌曲县东南。大业初改名洮源县。
在今四川巫山县东北金坪乡东。岭长1公里,因岭上有土地庙得名。《明史·张献忠传》:崇祯十三年(1640),“(张)献忠乃悉众攻楚兵于土地岭,副将汪之凤战死,遂陷大昌”。
即今河南巩义市。梁吴均《续齐谐记》:“京兆田真兄弟三人共议分财,生赀皆平均,惟堂前一株紫荆树,共议欲破三片,明日就截之,其树即枯死,状如火然。真往见之,大惊,谓诸弟曰:‘树本同株,闻将分斫,所以顦顇,
①即今河北南皮县西钓鱼台。《清一统志·天津府二》: 钓鱼台 “在南皮县西十里。相传姜太公钓鱼处”。②在今江苏淮安市北。相传为西汉韩信之钓台。《史记·淮阴侯列传》: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
①在今湖北汉川县东南三十里。《方舆纪要》 卷76汉川县: 高观山 “高耸可以望远”。②在今四川安县南三十里。《方舆纪要》 卷67安县: 高观 “有一峰突起,其上平台,登临四望,远见百里之上,因名”。
一作耒阴县。隋开皇九年 (589) 改洡阳县置,属衡州。治所在今湖南耒阳市东北大市圩。大业初属衡山郡。唐武德四年 (621) 改为耒阳县。
亦名白碛山。在今湖北房县西北。《方舆纪要》卷79房县:白山“在县西北。宋建炎中,王彦败贼桑仲于白山。即此”。
在今江苏铜山县东北。《魏书·地形志》:吕县有茱萸山。《寰宇记》 卷15徐州彭城县: “茱萸山在县东北八十五里,俗谓之采药山……出茱萸、麦门冬。《本草》: 山茱萸出东海承县。此山昔隶承县。”古山名。在今
即今四川广元市东北青林乡。1935年川陕革命根据地在此置红坪县。
北宋熙宁五年 (1072) 改通渭堡置,属通远军。在今甘肃通渭县西南什川乡古城。元丰中升为通渭县。崇宁五年 (1106) 复为砦。金又升为通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