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兴市
即今广东雷州市南三十里南兴镇。清光绪《广东舆地图说》 卷8海康县: 渡南社 “往来大道有南兴墟”。
即今广东雷州市南三十里南兴镇。清光绪《广东舆地图说》 卷8海康县: 渡南社 “往来大道有南兴墟”。
在今湖南桂东县南境,接江西、广东境内诸山。《方舆纪要》卷82桂东县:乌春山“峰峦攒聚,道径险僻。正德中,土人龚福全等倡乱,据乌春山、腊栗寨等处。十二年,官军分道自桂东、桂阳、郴州、临武等路合击,遂平之
即今广西合浦县北南流江。《舆地纪胜》 卷120廉州: 晏水 “在合浦县北。源出容州大容山,今属石康”。《方舆纪要》 卷104合浦县: 晏水 “在府东北二十里。源出废石康县界,西会于廉江,亦谓之晏江”。
在今江西九江市东北,东近桑落州。《资治通鉴》:南朝梁承圣元年(552),“陈霸先帅甲士三万,舟舰二千,自南江出湓口,会(王)僧辩于白茅湾”。即此。在今江西省九江市东北,东近桑落洲。《资治通鉴》:南朝梁
①古地区名。指今江浙一带。《后汉书·蔡邕传》:“亡命江海,远迹吴会。”《文选》第29曹丕《杂诗》:“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南宋范成大《吴郡志》卷48:“吴本秦会稽郡,后汉分为吴、会稽二郡。后世指两
明初置,属开平卫。即今河北沽源县东北闪电河。后废。
在今陕西甘泉县东北。《元和志》卷3甘泉县:“伏陆山在县理东北。有阿伏斤谷,其水出又潜流伏川陆,故号伏陆,天宝元年改为甘川谷。”
①在今浙江余姚市东南大隐镇。《新定九域志》卷5:大隐山,“夏侯曾先《地志》云:大隐山口南入天台北峰四明东足,乃谢康乐炼药之所”。《舆地纪胜》卷11庆元府:大隐山,“晋虞喜三召不就,遁迹此山,因以为名”
①在今江西庐山,地当星子县北。《舆地纪胜》 卷25南康军: 锦绣谷,“ 《庐山记》,谷中奇花异草不可殚述,三四月间,红紫匝地如被锦绣,故以为名”。②在今江西宜春市东半里。《舆地纪胜》 卷28袁州: 锦
①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梁乐县置,属连州。治所在今广东阳山县南。大业初属熙平郡。大业末废。②唐武德五年 (622) 置,属齐州。治所在今广东怀集县西北。贞观元年 (627) 废。古县名。隋开皇十
北宋置,属邕州左江道。治所在今广西大新县西北下雷镇。明初改为下雷峒。万历十八年(1590)复为下雷州,属南宁府。清雍正十年(1732)改属镇安府。光绪十二年(1886)属归顺直隶州。民国初属广西镇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