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北周置,为洮河郡治。治所在今青海贵德县南。隋开皇初并入河津县。②隋仁寿元年 (601) 改广恩县置,属旭州。治所在今碌曲县东双岔乡。大业初改名洮阳县。隋仁寿元年(601年)改洮阳县置,治今甘肃省碌曲
又名贞溪。即今上海市青浦县西南三十六里小蒸镇。《方舆纪要》卷24松江府青浦县:小蒸镇“三面傍泖,稍北曰大蒸。《志》云:镇西四里有古濮阳王大小二墓,蒸土筑之,因名。……旧置税局于此,寻废”。明洪武七年(
①古蒲阳山。在今河北顺平县西北四十里。《方舆纪要》卷12完县:白崖山“峰峦秀拔,四面多白石,因名”。②在今湖北荆门市北。《舆地纪胜》卷78荆门军:白崖山“在城北三十五里紫盖山之首”。③在今四川重庆市西
唐开元十七年(729)置羁縻州,属秦州都督府。在秦、成二州山谷间(今甘肃天水市或礼县境)。宝应元年(762)徙于成州之盐井故城(今礼县东盐关镇)。后废。唐开元十七年(729年)以党项部落置,治今甘肃省
一作迦罗舍佛。在今泰国曼谷湾西北之叻丕一带。《新唐书·南蛮列传》: “又有哥罗舍分、修罗分、甘毕三国贡方物。……哥罗舍分者,在南海南,东堕和罗。”
在今湖南张家界市西北。《清一统志·澧州一》:水沉洞“在永定县(今张家界市)西北鲁阳溪。自永顺府桑植县流至此洞,伏流不见,俗呼为鲁阳迷”。《方舆纪要》卷77慈利县“燕子洞”条下:“县西北又有水沉洞,皆深
①在今湖北武汉市蔡甸区境。《清一统志·汉阳府》:玉笋山“在汉阳县西北六十里。山多白石,参差如筍(笋)。一名栲栳山”。②即今云南澄江县西南之尖山。明代为涌拔山的异名。万历《云南通志》卷3:玉笋山“旧名涌
东汉延光元年(122)改乐成国置,治所在信都县(今河北冀州市)。辖境相当今河北冀州、安平、饶阳、深州、武邑、衡水、枣强、新河、南宫等县市及武强、广宗县的一部分地。三国魏改为安平郡。西晋复为安平国,辖境
即始平县。三国吴置,在今浙江天台县。《元和志》 卷26、《寰宇记》 卷98俱作南始平县。
①亦名顺江场。即今四川江津市东北顺江镇。南齐江州县、西魏江阳县治此。以地处綦江入长江口而名。②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八十里江口镇。明崇祯十年(1637),李自成义军经此攻剑州。清嘉庆五年(1800),白莲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