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藤峡水
即今广西武宣县与桂平县间黔江段。《舆地纪胜》卷105象州:大藤溪“在武仙县东南百五十里。源出浔州大立山下,注于浔江。又有大藤峡”。《方舆纪要》卷109武宣县:浔江在“县东南三十里。亦曰大藤峡水,即柳江与诸川汇流处也。中有四滩:曰弩滩、新藤滩、锁筒滩、牛角滩,滩有巨石,水势回旋,其声如雷,又南入浔州府境,旧为瑶‘贼’渊薮”。
即今广西武宣县与桂平县间黔江段。《舆地纪胜》卷105象州:大藤溪“在武仙县东南百五十里。源出浔州大立山下,注于浔江。又有大藤峡”。《方舆纪要》卷109武宣县:浔江在“县东南三十里。亦曰大藤峡水,即柳江与诸川汇流处也。中有四滩:曰弩滩、新藤滩、锁筒滩、牛角滩,滩有巨石,水势回旋,其声如雷,又南入浔州府境,旧为瑶‘贼’渊薮”。
即道士洑。今湖北黄石市东南西塞山乡。唐符载《土洑镇保宁记》:“夏口至西南四百里,其山曰西塞,其镇曰土洑,山镇相距可百余丈。”
在今河北赤城县西南十五里。《方舆纪要》 卷18赤城堡: 青羊塞山 “在堡西南十五里”。
亦名山达关。在今云南保山市东北七十五里。《清一统志·永昌府》:山塔关“在保山县东北七十五里阿章寨。亦曰山达关”。
北魏平城宫殿堂。在今山西大同市北。《魏书·高祖纪》 载: 太和十二年 (488) 九月,“起宣文堂、经武殿”。太和十七年 (493),“三月戊戌,改作后宫,帝幸永兴园,徙御宣文堂”。
在今四川宜宾市东南南广河下流。清光绪 《庆符县志》 卷6: 南广滩在 “县东北一百三十里。两山壁立,一线中流。明征九丝蛮始开凿运粮。今犹存 《转漕起武碑记》。然滩石峻险,舟楫终不能通。至今蜀盐、滇铜上
亦作盐泉镇。唐置,在今新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东北。《元和志》 卷40庭州: 盐泉镇 “在蒲类县东北二百里。当回鹘路”。《新唐书·地理志》 后庭县: “有蒲类、郝遮、咸泉三镇。”
在今台湾省新竹县北。《清一统志·台湾府》:凤山溪“在彰化县竹堑溪之北。《通志》:源发查内山,西流至小凤山埔入于海”。
隋开皇十六年(596)置,属辽州。治所在今山西左权县北。《元和志》卷13仪州辽山县:“因县西北辽山为名。”大业初属太原郡。唐武德三年(620)属辽州,移治今左权县。八年(625)为箕州治。先天元年(7
即今贵州兴义市东南歪染乡。清罗绕典《黔南职方纪略》 卷2兴义府: “捧鲊营溯红水江而西,直抵黄泥河为界。其间歪染、养马、白云、法岩诸寨,皆系昔日顽苗恃险负隅之处,山高箐深,瘴疠尤甚,实夷脓要隘也。”
亦作承风戍。在今青海贵德县北千户庄一带。宋 《册府元龟》 卷999: “武德八年,吐谷浑款承风戍各请互市,并许之。” 唐道宣 《释迦方志》 遗迹篇4: “且大唐往年使者则有三道……其东道者,从河州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