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安化县

安化县

①南齐置,属随郡。治所在今湖北随州市东南光化铺乡。西魏改为新化县。

②南齐置,属桂林郡。治所当在今广西柳州市附近地。后废。

③西魏置,为淮南郡治。治所在今湖北随州市西北。隋开皇十八年(598)改安化县。

④隋开皇十一年(591)置,属丰州。治所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西北。大业初属五原郡。后废。

⑤唐神龙元年(705)改弘化县置.为庆州治。治所即今甘肃庆阳县。至德元年(756)改为顺化县。宋乾德二年(964)复名安化县,后为庆阳府治。蒙古至元七年(1270)废。明洪武中复置,仍为庆阳府治。1914年因与湖南、广西、贵州三省安化县重名,改为庆阳县。

⑥北宋乾德二年(964)置,属仪州。治所在今宁夏泾源县南新民乡附近。熙宁五年(1072)改属渭州。七年移治制胜关(今泾源县西北四里官庄)。金大定七年(1167)改为化平县。

⑦北宋熙宁六年(1073)置,属潭州。治所在今湖南安化县东南一百里洢水东岸启安坪。据《明一统志》卷63安化县:“取民安德化之义。”南宋建炎四年(1130)迁洢溪西岸,即今安化县东南梅城镇。元属天临路。明属长沙府。民国初属湖南湘江道。1922年直属湖南省。1951年迁今安化县(东坪镇)。

⑧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置,为思南府治。治所即今贵州思南县。清光绪六年(1880)移治大堡(今德江县)。1914年改名德江县。

⑨1912年改安化厅置,属广西柳江道。治所在今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北明伦镇。1914年改为宜北县。


(1)古县名。(1)南朝齐置,治今湖北省随州市东南。属随郡。西魏改名新化县。(2)北宋乾德二年(964年)置,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西南。属仪州。熙宁七年(1074年)移治今泾源县。属渭州。金大定七年(1167年)改名化平县。(2)古旧县名。(1)唐神龙元年(705年)改弘化县置,治今甘肃省庆城县。为庆州治。至德元载(756年)改为顺化县。北宋乾德二年(964年)复为安化县。宣和末后为庆阳府治。蒙古至元七年(1270年)废入府。明洪武二年(1369年)复置。为庆阳府治。清代因袭。1913年废府留县。1914年因与湖南、广西、贵州三省安化县重名,改名庆阳县,以古府为名。(2)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改水德江长官司置,治今贵州省思南县。为思南府治。清光绪六年(1880年,一说八年)徙治于大堡,今德江县。属思南府。1914年因与湖南、广西、甘肃三省安化县重名。改名德江县。(3)旧县名。1912年由安化厅改置。治安化(今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北明伦)。1914年更名宜北县。(4)今县名。在湖南省中部偏北、资水中游。属益阳市。面积 4948 平方千米。人口95.1万。辖16镇、13乡。县人民政府驻东坪镇。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析益阳县置,属潭州。县名取“民安德化”之意,沿用至今。治所最初在今启安坪,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一说明洪武时)迁今梅城。元属天临路。明、清属长沙府。1914年属湘江道,1922年直属省。1949年属益阳专区。1952年县人民政府迁今东坪镇,属常德专区。1962年属益阳专区,1968年属益阳地区,1994年属益阳市。地处湘中丘陵西北部,雪峰山北段。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资水及支流渠江、潺溪、柘溪、洢溪等流经境内。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林业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森林覆盖率达40%以上。用材林蓄积量为850万立方米,主要有松、杉、樟和竹。经济林有油茶、油桐等,盛产茶叶、生漆、松脂和厚朴、杜仲、黄檗等药材。农业主要种植稻、甘薯、玉米、花生等。矿产有煤、铁、锑、钨和磷灰石等。工业有采矿、冶炼、电力、化工、制茶和木材加工,主产纯锑、氮肥、竹木家具等。柘溪电站是省内大型水电站之一。湘黔铁路穿过县西南部,设四站。公路有207国道、怀桃等干线。资水通航。古迹有梅城文庙、小淹文澜塔等。


猜你喜欢

  • 荆姚镇

    北宋置,属蒲城县。即今陕西蒲城县西南三十里荆姚镇。在陕西省蒲城县西南部。面积98平方千米。人口5.9万。镇人民政府驻荆姚街,人口 5370。唐建村,以荆、姚二姓得名。北宋至清均设镇,明代并设驿丞衙署。

  • 怒江

    在今云南西部。唐代以来称怒江。《新唐书·地理志》: 永昌故郡 “又西渡怒江至诸葛亮城二百里”。顾炎武 《肇域志》 镇康州: 潞江“俗名怒江,出路蛮,经镇康,与大盈江合,入缅中”。《方舆纪要》 卷113

  • 洋溪镇

    即今四川射洪县东南七十里洋溪镇。清乾隆二十年 (1755)置巡司于此。道光十二年(1832) 裁,十六年 (1836) 设外委驻此。民国初设县佐。(1)在江苏省宜兴市东北部,东濒太湖。面积28平方千米

  • 鄂尔谟拉库河

    又作敖儿莫儿科河。即今俄罗斯阿穆尔州东北,谢列姆扎河支流敖儿吉贡河。《清一统志·黑龙江》: 鄂尔谟拉库河 “在黑龙江城东北一千八十里。源出东北兴安岭,西南流会西林穆丹河”。

  • 九老洞

    即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中之九老洞。明胡世安《登峨山道里记》:“九老仙人洞,昔黄帝、广成子访天皇真人游此,遇一叟洞外,询有侣乎?答以九人。今名以此。岩栈曳练,石首崴盘如象鼻,右衽洞扃,从闑左入,必然

  • 大套

    在今江苏滨海县西南二十四里大套乡。清置巡司于此。《清一统志·淮安府二》:大套巡司,“《河防志》:大套大使,驻扎大套,修防黄河南岸,上自云梯关对岸陈家社起,下至陆家社止”。

  • 石砫军民府

    元初改石砫安抚司置,属四川南道宣慰司。治所在今四川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东北悦来乡古城。后改为石砫安抚司。

  • 焦溪铺

    即蕉溪。今贵州镇远县东二十八里蕉溪镇。《清一统志·镇远府·关隘》 “宛溪铺” 条下有“焦溪铺”。

  • 颍东县

    唐武德四年 (621) 置,属沈州。治所在今河南项城市南。贞观元年 (627) 废。古县名。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治今河南省项城市南,属沈州。贞观元年(627年)废入项城县。

  • 曷懒甸

    即今朝鲜咸镜南道咸兴以北、咸镜北道吉州南大川以西地区。《金史·世纪》: 康宗时,“高丽背约,杀二使,筑九城于曷懒甸,以兵数万来攻”。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