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岱呼巴海
在今新疆昭苏县附近。清徐松《西域水道记》卷4:“特克斯河又东北二十里,伊克华诺辉水入之。……嘉庆六年, (铜厂)又自哈什移于巴彦岱呼巴海(蒙古语:巴彦岱,谓富者;呼巴海,无草木也。谚名曰三道沟)。即伊克华诺辉水所经也。”
在今新疆昭苏县附近。清徐松《西域水道记》卷4:“特克斯河又东北二十里,伊克华诺辉水入之。……嘉庆六年, (铜厂)又自哈什移于巴彦岱呼巴海(蒙古语:巴彦岱,谓富者;呼巴海,无草木也。谚名曰三道沟)。即伊克华诺辉水所经也。”
一作云石堡。在今山西右玉县西五十里云石堡村。《方舆纪要》卷44大同府:云右堡“旧堡今在堡东南,嘉靖三十八年筑, 山高无水,离边尚远,不便。万历十年改筑于王石匠河,即今堡也,周一里有奇,分边十四里零”。
即泠口。在今湖北蕲春县西南蕲州镇东南。《水经·江水注》: “江水又东,得铜零口,江浦也。” 《资治通鉴》: 晋建兴元年 (313),杜弢 “退保泠口”。胡三省注谓泠口应为铜零口。
清乾隆三年 (1738) 置,为泗城府治。治所即今广西凌云县。《清一统志·泗城府》:凌云山 “在凌云县北半里。极高峻”。县以山名。民国初属广西田南道。1928年直属广西省。
隋开皇十一年(591)置,属尹州。治所在今广西贵港市西北八十里。《元和志》卷38义山县:马度县“因县南三十里马度山为名”。大业初属郁林郡。唐武德四年(621)改为马岭县。古县名。隋开皇十年(590年)
一名夏台。在今河南禹州市南。《左传》: 昭公四年 (前538),“夏启有钧台之享”。杜注: “河南阳翟县南有钧台。” 《续汉书 ·郡国志》:颍川郡阳翟县 “有钧台”。
在今浙江缙云县南。《方舆纪要》卷94缙云县:丹峰岭“在县治南。元曰云塘驿,在县北三里。明初迁于县南,改今名”。
唐开元七年 (917) 升剑南支度营田处置兵马经略使置,为十节度使之一。治所在益州 (至德升为成都府,今四川成都市),兼昆明军使,领益、彭、蜀、汉、眉、绵、梓、遂、邛、剑、荣、陵、嘉、普、资、嶲、黎、
即今广东曲江县东北周田镇西南平圃村。《方舆纪要》卷102韶州府曲江县:平圃镇在“府北九十里。有巡司……洪武十六年设”。古镇名。在今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北。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设巡检司于此。
在今浙江慈溪县西周巷镇。《清一统志·浙江统部》: 绍兴营设把总驻此。
即今四川仁寿县西南二十里于丞乡。为南宋丞相、抗金英雄虞允文故乡。有虞允文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