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洋镇
即今福建古田县东杉洋。《方舆纪要》卷96福州府古田县:杉洋镇在“县东四十里。有巡司,洪武十二年(1379)建。《志》云,杉洋地出银坑,多矿盗,旧设捕盗馆并郡司马分驻于此”。
在福建省古田县东部、龙舞溪两侧。面积205平方千米。人口3.1万。镇人民政府驻杉洋,人口 6980。古时杉树成片,故名。亦名三阳。1958年设杉洋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置镇。主产稻,盛产香菇、银耳、茶叶。有农机、瓷器等厂。下甘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一线天、留云洞、三井龙潭飞瀑及朱熹题刻“蓝田书院”。
即今福建古田县东杉洋。《方舆纪要》卷96福州府古田县:杉洋镇在“县东四十里。有巡司,洪武十二年(1379)建。《志》云,杉洋地出银坑,多矿盗,旧设捕盗馆并郡司马分驻于此”。
在福建省古田县东部、龙舞溪两侧。面积205平方千米。人口3.1万。镇人民政府驻杉洋,人口 6980。古时杉树成片,故名。亦名三阳。1958年设杉洋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置镇。主产稻,盛产香菇、银耳、茶叶。有农机、瓷器等厂。下甘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一线天、留云洞、三井龙潭飞瀑及朱熹题刻“蓝田书院”。
宋元时置,在今江西都昌县西十五里。宋、元置,在今江西省都昌县西。属都昌县。明初废。
又作成。西周封国。姬姓。在今山东河南范县东南。一说在汶上县西北二十里。《春秋》: 隐公五年(前718),“秋,卫师入郕”。即此。(1)古国名。又作盛、成。姬姓,西周封国。始封之君为周文王子叔武。在今山
即今河南项城市南二十三里永丰乡。清宣统《项城县志》卷1:县旧治(老城)北有“永丰集”。
南朝梁置,属青州。治所在龙沮县(今江苏灌云县西北龙苴镇)。北齐废。
即洛隆宗。在今西藏洛隆县东。清乾隆《西域同文志》 卷18: “西番 (藏) 语,罗隆,南川也。城南有川,故名。”
北宋天禧时分江南路置江南西路,简称江西路。北宋天禧年间分江南路置江南西路,简称江西路。参见“江南西路”。
在今浙江萧山市西南。《方舆纪要》 卷92萧山县: 虎爪山在 “县西南五十里,下临大江,与钱塘、富阳分境。山势回环盘薄,踞峙江滨,其南与浦江、诸暨诸山相联络”。
唐渤海国第三代文王大钦茂第四女夫妇合葬墓。在今吉林和龙市东北龙水乡龙头山上。北距中京显德府(今和龙西古城)十二里。该墓出土墓志载:贞孝公主死于文王大兴五十六年(792),终年36岁。于同年“陪葬于染谷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 (446) 置,属北地郡。治所在今陕西铜川市东南。北周建德四年 (575) 移治今铜川市北城关乡,改名同官县。古县名。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置,治今陕西省铜川市。属北地郡。北周
①又作褒信。东晋侨置,属新蔡侨郡。治所在今江西九江市境内。南朝宋属南新蔡郡。南齐后废。②南齐改西苞信县置,属北新蔡郡。治所在今河南商城县西。梁为义州义城郡治。隋开皇初改为殷城县。③亦作包信县。南朝宋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