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桐乡

桐乡

①在今山西闻喜县东北二十里。《汉书·武帝纪》: 西汉元鼎六年 (前111),武帝 “将幸缑氏,至左邑桐乡,闻南越破,以为闻喜县”。

②春秋楚附庸桐国地。在今安徽桐城县北。《汉书· 朱邑传》: “少时为舒桐乡啬夫,廉平不苛。” 晋潘岳 《河阳县作》 诗: “齐都无遗声,桐乡有余谣。”


古邑名。(1)本春秋晋桐邑,秦汉称桐乡。在今山西省闻喜县东北。《汉书·武帝纪》: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武帝“将幸缑氏,至左邑桐乡,闻南越破,以为闻喜县”。即此。(2)春秋楚附庸桐国地。汉始称桐乡,属舒县。在今安徽省桐城市北。晋潘岳《河阳县作》诗:“齐都无遗声,桐乡有余谣。”


猜你喜欢

  • 戎昭军

    唐天祐二年(905)改昭信节度置,治所在均州(今湖北丹江口市西北关门岩东旧均县城)。三年(906)并入忠义军。唐方镇名。天祐二年(905年)以昭信军改名,治均州(今湖北丹江口市西北)。同年改名武定军。

  • 珉玉坑

    在今河南息县西南淮水中。《元和志》 卷9新息县: “珉玉坑,在古息城东南五步,周回一百五十步,深三尺,其玉颜色洁白,堪为器物,隋朝官采用,贞观中亦令采取。其后为淮水所没。开元中淮水东移,珉坑重出,其玉

  • 铜岭

    ①在今江西瑞昌市西北三十五里。清同治 《九江府志》 卷4瑞昌县: 铜岭 “曾产铜,故名”。②在今广东东莞市东。《方舆纪要》 卷101广州府东莞县: 铜岭 “在县东二十里榴花村。宋末邑人熊飞结集义勇与元

  • 齐王部

    元代诸王封国。元太祖弟搠只哈撒儿子孙世袭,其后王初封淄川王, 后封齐王, 主其国事。受镇守太祖大斡耳朵的晋王节制。据《史集》(第1卷第2册)载,搠只哈撒儿的封地在蒙古东北部也里古纳河、阔连海子和海剌儿

  • 政宾县

    隋开皇十年 (590) 改中宿县置,属广州。治所在今广东清新县西北河洞堡。大业初属南海郡。唐武德六年 (623) 废。古县名。隋开皇中以中宿县改置,治今广东省清远市西北河洞堡。属南海郡。唐武德六年(6

  • 华阴庙

    在今陕西华阴市东五里。即西岳庙。俗称华阴庙。庙内古木千株,碑碣林立。

  • 太和街

    又名草皮街。即今云南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西北五十里振太乡(太和街)。民国时设县佐。傣语“太”为棉花,“和”为箐,意即箐边种过棉花。集镇名。(1)在云南省施甸县北部偏东、兰薄山西麓、小石桥水库南岸

  • 张祉山

    在今江西金溪县东北。《方舆纪要》卷86抚州府金溪县:张祉山“在县东北六十里,接安仁县界”。

  • 灵山县

    ①隋开皇十六年(596)置,属赵州。治所在今河北元氏县西北三十里灵山下。大业初省入元氏县。②唐天宝元年(742)改南宾县置,属钦州。治所在今广西灵山县西八十里旧州镇。明郭子章《郡县释名》广东卷:灵山县

  • 南门场

    即今四川开县西南南门镇。清咸丰 《开县志》 卷3: 南门场 “离城一百二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