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泾州

泾州

①南朝梁置,治所在沛县 (今安徽天长市西北石梁镇)。陈废。

②北魏神䴥三年 (430) 置, 治所在临泾县 (今甘肃镇原县东南)。后移治安定郡安定县 (今甘肃泾川县北五里)。《元和志》 卷3泾州: “因 (泾) 水为名。” 辖境相当今甘肃泾川、崇信、平凉、华亭、灵台及陕西彬县、旬邑、永寿,宁夏泾源等县市地。隋开皇初郡废,大业三年 (607) 改为安定郡。唐初复名泾州,仍治安定县。天宝元年 (742) 改为安定郡。至德元年 (756) 又改名保定郡,并改县为保定县。乾元元年 (758) 复改为泾州。金改泾川县。元复置泾州。明洪武三年 (1370) 省泾川县入州,移今泾川县治,属平凉府。清升为直隶州。1913年降为泾县。


北魏神䴥三年(430年)置,治临泾县(今镇原县东南)。取泾水(今泾河)为名。辖区约今甘肃省泾源、平凉、华亭、崇信、泾川、灵台,陕西省彬县、旬邑、永寿等市县及甘肃省镇原县部分地区。后移治安定县(唐改为保定县,金改为泾川县。今泾川县北泾河北岸,明移今治)。隋大业三年(607年)改为安定郡。唐初复为泾州。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安定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泾州。辖区缩小,约今甘肃省镇原、泾川、灵台等县地。广德元年(763年)地入吐蕃。大历三年(768年)复置。为泾原节度使治。北宋属秦凤路。金属庆原路。元属陕西行省。明初省泾川县入州,属平凉府。清属甘肃省。1913年废,改本州为泾县。


猜你喜欢

  • 蒯乡

    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南。《续汉书·郡国志》:河南尹河南县 “有蒯乡”。刘昭注补: “ 《左传》 昭公二十三年尹辛攻蒯。《晋地道记》 曰: 在县西南,有蒯亭。”

  • 鲍陂

    在今陕西长安县东南。隋开皇年间改为杜陂。《隋书·高祖纪》: 开皇五年九月,“改鲍陂曰杜陂,霸水为滋水”。《清一统志 ·西安府一》: 皇子陂 “ 《县志》: 又有鲍陂,在 (咸宁) 县南凤栖原东南”。

  • 林历 (歷) 山

    在今安徽黟县西南十里,东厄黟县盆地南口,地势险要。《三国志·吴书·贺齐传》:建安十三年 (208),贺齐 “迁威武中郎将,讨丹阳黟、歙。黟帅陈仆、祖山等二万户屯林历山”。即此。《方舆纪要》 卷28黟县

  • 峰上

    即今福建金门县东之峰上。明属同安县,置巡司于此。

  • 安庆市

    1927年由怀宁县析置,治安庆城(今安徽安庆市)。1930年撤销,并入怀宁县。解放后1949年4月复置,同年10月又废。1950年复设安庆市。在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北岸。面积1.53万平方千米(市辖

  • 崔公窑

    明代著名瓷窑之一,窑址在今江西景德镇。

  • 香山场

    ①元置,在今广东珠海市。元 《大德南海志》 卷6有香山场。《清一统志·广州府》: 香山盐场 “在香山县 (今中山市) 东南一百里香山寨北。《县志》,地名濠潭,明洪武初建,今省”。②即今四川射洪县西北六

  • 曲溪堰

    又名新河堰。在今江苏盱眙县西南十里。《资治通鉴》:五代周显德三年(956),“张永德奏败泗州兵万余人于曲溪堰”。即此。又称新河堰。在今江苏省盱眙县西南古曲溪口。《资治通鉴》:五代周显德三年(956年)

  • 茅津渡

    在今山西平陆县南八里茅津村南,黄河北岸。《明史·地理志》 解州平陆县: “有沙涧茅津渡巡检司。” 即此。

  • 寿溪

    在今福建南安市东南。《方舆纪要》卷99南安县:寿溪在“县(旧治在丰州镇)南三十里。有覆鼎山,溪源出焉。萦纡二十余里,溉田三千余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