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赖
即今缅甸北部糯千卡河 (即小江) 南侧的派赖。清代属腾越州明光隘土把总。光绪 《续云南通志稿》 卷99土司: 明光隘土把总 “北至派赖河一百里野夷界”。
即今缅甸北部糯千卡河 (即小江) 南侧的派赖。清代属腾越州明光隘土把总。光绪 《续云南通志稿》 卷99土司: 明光隘土把总 “北至派赖河一百里野夷界”。
在今浙江湖州市东十八里。《寰宇记》卷94乌程县:西余山“在乌程县东一十八里。《舆地志》云:汉文帝封东海王摇之子期视为顾余侯,至孙,坐酎金失国,即此地也”。
西汉置,属右扶风。治所在今陕西户县北二里。三国魏属扶风郡。晋属始平郡。北魏太平真君七年 (446) 改属京兆郡。隋大业十年 (614) 迁治今户县。唐属京兆府。元属奉元路。明属西安府。民国初属陕西关中
古名邛水、邛崃水。即今四川荥经、天全二县境之荥经河,为青衣江西支流。《寰宇记》 卷77荣经县: 荣经水 “在县东一里,出严道县青山下,入县界”。《方舆纪要》 卷72荣经县: 荣经水 “在城东。荣水出大
在今江苏扬州市西北十里西湖乡。庙祀北齐扬州人茅智胜等五人, 隋炀帝到江都,加封司徒,因名五显司徒庙,简称司徒庙。镇以庙名。
①即今新疆北部伊犁河。为伊犁河简称。②指今新疆伊犁地区。清乾隆间格琫额《伊江汇览》、咸丰间佚名《伊江集载》皆为记述该地区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民族、风俗等方面的重要文献。
即今山西临县西南曲峪乡。《清一统志·汾州府》 “三交镇”条下:曲峪镇“在县西。有戍”。
即今河北馆陶县治。汉以来为馆陶县治。金废为镇。明置南馆陶巡司于此。1949年复为馆陶县治。
即今四川铜梁县东巴川河。《方舆纪要》卷69铜梁县“马滩河”条:“巴川河在县治南,水流曲折如巴字。”《清一统志·重庆府一》 “赤水河”条:“巴川河源出龙透山东北二十里, 至铜梁城北,环绕县治如巴字,穿城
在今山西孝义市西。《方舆纪要》卷42孝义县:“白雀山在县西八十里,峰峦高峻。”
在今贵州台江县东北。《清一统志·镇远府》 “宛溪铺”条下: 又有 “排略铺” 等,“皆台拱同知管理”。清爱必达 《黔南识略》 卷13台拱同知:“排略寨在城西 (按,应为北) 十五里,为厅境咽喉。雍正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