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撮纳城
即今西藏错那县。《清一统志·西藏》卫地诸城: 满撮纳城 “在喇萨东南四百四十里”。藏语满为门隅,撮纳为湖边、湖鼻。后称错那宗。1960年改设错那县。
满撮纳又作错拉、扪磋纳。清康熙年间置,在今西藏自治区错那县。
即今西藏错那县。《清一统志·西藏》卫地诸城: 满撮纳城 “在喇萨东南四百四十里”。藏语满为门隅,撮纳为湖边、湖鼻。后称错那宗。1960年改设错那县。
满撮纳又作错拉、扪磋纳。清康熙年间置,在今西藏自治区错那县。
在今河南沈丘县东南老城之东。《左传》: 昭公三十年 (前512),楚子 “使监马尹大心逆吴公子,使居养,莠尹然、左司马尹戍城之邑”。杜注: “养,即所封之邑。”古邑名。春秋楚邑。在今河南省沈丘县东。《
唐置,属维州。在今四川理县东北通化乡西甘溪。后废。
即今湖北麻城市东阎家河镇。《清一统志 ·黄州府二》: 阎家河市 “在麻城县东十五里。相传唐阎伯玙故里”。
在今浙江遂昌县东。《明 一统志》 卷44处州府: 瑞山 “在遂昌县治南。昔有异人,乘白虎至山创庵,炼丹有紫云之瑞,丹成上升。其丹灶虽圮,时有瑞气盘结于上”。
1917年以向都、都康、上映三土州合并设置,属广西田南道。治所在向武(今广西天等县西北向都镇)。1928年直属广西省。1952年并入镇都县(1957年改为天等县)。旧县名。1917年由天保县承审之向武
在今河南汝南县南。民国 《汝南县志》卷1大事纪: 咸丰十年 (1860) 八月,“官军与匪(按: 指刘玉渊、雷彦领导的捻军) 战于野猪冈,失利”。在今河南省汝南县南。清咸丰十年(1860年)刘玉渊、雷
西汉太初元年(前104)改左内史置。《汉书·百官表》 注:“冯,辅也。翊,佐也。”职掌相当于郡太守,辖区相当于一郡,因地属畿辅,故不称郡,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城(今陕西西安市西北)。辖境相当今陕西渭
北魏离宫。献文帝拓跋弘于平城北苑中建。在今山西大同市城北白马城村、马站村一带。《魏书·显祖 (献文帝) 纪》: 皇兴五年 (471) 禅位于太子,群臣上尊号太上皇帝,“徙御崇光宫,彩椽不斫,土阶而已”
指今南海东部。为自大食至中国航行所经七海之最后一海。《初学记》卷6引谢承 《后汉书》 曰:“交阯七郡贡献,皆从涨海出入。”古代指相当今中国南海至爪哇海一带,或泛指东南亚一带海域。《初学记》卷六引谢承《
朸或作扐县。西汉置,属平原郡。治所在今山东商河县东北四十里。文帝封文悼王子刘辟光为朸侯;武帝时又封城阳顷王子刘让为朸侯。后改为县。东汉省。古县名。“朸”又作“扐”。西汉文帝封齐悼惠王子刘辟光、武帝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