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隅沟抗日根据地
在今吉林龙井市东北依兰乡王隅沟里。地处龙井、汪清两市县交界处,以王隅沟为中心,东西长35公里,南北宽15公里。1932年秋,延边抗日斗争发展到武装游击战争,在中共东满特委的领导下,于1932年10月成立了王隅沟工农苏维埃政府,1933年改称王隅沟人民革命政府。1934年冬,由于日本侵略者武装合围,抗日武装转移到三道湾和汪清、安图等地,继续坚持斗争。
在今吉林龙井市东北依兰乡王隅沟里。地处龙井、汪清两市县交界处,以王隅沟为中心,东西长35公里,南北宽15公里。1932年秋,延边抗日斗争发展到武装游击战争,在中共东满特委的领导下,于1932年10月成立了王隅沟工农苏维埃政府,1933年改称王隅沟人民革命政府。1934年冬,由于日本侵略者武装合围,抗日武装转移到三道湾和汪清、安图等地,继续坚持斗争。
即今浙江开化县北底本乡。明置低坂巡司于此。后废。即今浙江省开化县北下底本。清初设巡检司于此,后废。
又作易龙驿、易龙堡。在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南四十二里,与马龙县交界处。《方舆纪要》卷114马龙州:易龙堡“在州西南九十里。亦曰易龙驿。……《名胜志》:易龙驿亦曰木密关,与寻甸府接界,为往为走集之冲
即今江西崇义县西南古亭镇。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8:崇义县西南有古亭墟。
又作斜谷。褒斜道之斜谷段。在今陕西眉县西南。《后汉书· 刘焉传》: 刘焉据益州,“任(张)鲁以为督义司马,分别部司马张修将兵掩杀汉中太守苏固,断绝斜谷”。《三国志· 蜀书 ·诸葛亮传》: 建兴六年 (
在今湖南桂东县南七十里。《方舆纪要》卷82桂东县: 清石洞 “有石桥长百余丈,非人力所创,名曰仙女桥”。
①秦置,属东郡。治所在今河南滑县东二十八里。取白马山为名。西晋属濮阳国。北魏天兴中为西兖州治,徙治滑台城(今滑县东南八里城关镇)。东魏为东郡治。隋开皇中为滑州治,大业初为东郡治。唐为滑州治。明洪武二年
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简称。因秦置桂林郡于此,北宋广南西路治桂州,明清时广西省会在桂林府而得名。《旧唐书·地理志》 桂州临桂县: “江源多桂,不生杂木,故秦时立为桂林郡也。” 南宋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
即今台湾省屏东县东南牡丹乡驻地石门村。其西南四里处有石门,两山夹峙,成一天险。清同治十三年(1874)牡丹社人民曾据以抵抗日军侵略,名垂史册。
在今云南广南县北,接广西界。清有外委把总驻防。
一名八岔子,又名岔沟。即今辽宁海城市东南岔沟乡。清光绪《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海城县图:东南有八岔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