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禹门渡

禹门渡

在今山西河津市西北二十五里禹门口村,黄河渡口。《明史·地理志》 蒲州河津县: “西北有龙门山,夹河对峙,下有禹门渡巡检司。”


猜你喜欢

  • 涔阳镇

    在今湖南安乡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77安乡县 “澧江” 条下: “涔水之北曰涔阳,有涔阳镇。”

  • 五常厅

    清光绪八年(1882)改五常堡置,属吉林将军。治所在欢喜岭(今黑龙江省五常市)。因有仁、义、礼、智、信五个城门,故取以为名。宣统元年(1909)升为五常府。清光绪八年(1882年)置,治今黑龙江省五常

  • 克勒伦河

    即今蒙古国东部及我国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西部之克鲁伦河。《清一统志·黑龙江》 “乌尔繖河”条:“又克勒伦河,不知其源,从西车臣汗界墨尔根哈玛尔下口,流二百二十余里,入呼伦池。”

  • 正红旗察哈尔

    清康熙十四年(1675)置,属察哈尔都统。驻地在古尔班托罗海山(今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前旗西北土城子乡附近)。1914年改称察哈尔右翼正红旗。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以察哈尔部编置。驻古尔板拖罗海山(今

  • 鱼儿浦

    在今山东昌邑市北五十里鱼尔堡。《方舆纪要》 卷36昌邑县 “海” 条下: “有鱼儿浦巡司,为滨海戍守处。” 《清一统志 · 莱州府二》 谓鱼儿铺“明初设巡司,崇祯时废”。

  • 蛤蠦山

    即今山东烟台市西南峆㠠山。 元于钦 《齐乘》 卷1作 “峆㠠山”。 《清一统志·登州府》: 蛤蠦山,“ 《县志》: 巅多灵水,随石窦迸出。又多蛎房,海水结聚而成。上有蛤蠦寺

  • 封父

    夏、商诸侯国。在今河南封丘县西。《左传》: 定公四年 (前506),“分鲁公以大路、大旂,夏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杜注: “封父,古诸侯也。” 《礼记· 明堂位》: “崇鼎、贯鼎、大璜、封父龟,天子

  • 沙洲坝

    在今江西瑞金市西北。1933年4月至1934年7月中华苏维埃政府从叶坪迁此办公。1934年1月21日至2月1日在此召开了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并选举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二百十一

  • 太一山

    一作太乙山。指今陕西秦岭。《汉书·地理志》 武功县:“太一山,古文以为终南。”或指今陕西太白县东南秦岭主峰太白山。《水经·渭水注》:“太一山,亦曰太白山。”南宋王应麟《通鉴地理通释》卷5谓《西京赋》以

  • 大阜山

    又名大父山、大府山。在今湖北枣阳市东北。 《水经·沔水注》:洞水“出安昌县故城东北大父山,西南流,谓之白水”。《清一统志·襄阳府一》:大阜山“在枣阳县东六十里。一名大父山”。(1)古山名。在今山东省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