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濮州
唐武德四年(621)置,治所在濮水县(今云南大姚县西北三十四里大古衙)。辖境约当今云南大姚县大部和祥云县东北部地。贞观十一年(637)改髳州。
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治濮水县(今云南大姚县北盐丰附近)。属姚州。辖境相当今云南省大姚县等地。贞观十一年(637年)改名髳州。
唐武德四年(621)置,治所在濮水县(今云南大姚县西北三十四里大古衙)。辖境约当今云南大姚县大部和祥云县东北部地。贞观十一年(637)改髳州。
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治濮水县(今云南大姚县北盐丰附近)。属姚州。辖境相当今云南省大姚县等地。贞观十一年(637年)改名髳州。
即今福建金门县东之峰上。明属同安县,置巡司于此。
元置,在今福建清流县东北。元置,在今福建省清流县东北。后废。
清乾隆十八年(1753)设,属蒙古科布多。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乌布苏省乌布苏诺尔湖南。
清康熙五十年(1711)设,属蒙古土谢图汗部。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前杭爱省巴彦温都尔东北。
在今湖北竹山县东南。民国《湖北通志》卷36竹山县:大树垭“《光绪舆地记》:在城东三十里,驻外委”。
即今四川万县市西高升镇。清同治 《万县志》 卷8: “前二甲,高山坡五十里。”
①北齐改殷州置,治广阿县 (今河北隆尧县东旧城)。《元和志》 卷17赵州: “因赵国为名。” 隋开皇中改置栾州,寻复为赵州。唐武德元年 (618)移治柏乡县 (今河北柏乡县),四年又移治平棘县(今赵县
一作九曲山。 “伾”或作“岯”、 “邳”。在今河南荥阳市西北汜水镇西北一里。《尚书·禹贡》:“东过洛汭,至于大伾。”孔传:“山再成曰伾。”《水经·河水注》:“河水又东径成皋大伾山下,……济沇之水与荧播
在今江西余干县东南。《寰宇记》卷107饶州余干县:干越亭,“《越绝书》云,余大越故界,即所谓干越也。在县东南三十步,屹然孤屿,古今游者多留章句焉”。《舆地纪胜》卷23饶州:干越亭“在余干,与白云亭相对
亦作小丹杨。旧丹阳县俗称。治所在今安徽当涂县东北五十里丹阳镇。两汉丹阳郡治宛陵县(今安徽宣州市)。因丹阳县与郡同名,故尝加小字。《三国志·吕范传》:吕范从孙策渡江,“下小丹阳、湖孰,领湖孰相”。《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