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州
唐永徽二年 (651) 置羁縻州,属茂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汶川县邛崃山附近地区。后废。
唐永徽二年 (651) 置羁縻州,属茂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汶川县邛崃山附近地区。后废。
在今山西天镇县北三十里瓦窑口村。《方舆纪要》卷44大同府:瓦窑口堡“嘉靖三十年筑,隆庆六年增修,周一里有奇,分边七里, 内东烟墩极冲。嘉靖中,寇由宣府膳房堡入, 由此堡出”。
在今江西全南县西南,与广东接界。《方舆纪要》卷88赣州府龙南县:冬桃山“在县西南二百里。上多桃树,经冬始熟。下有溪流名桃川。冬桃隘在其上,东通和平,西通始兴,据险当关,可制三面。今有官兵更番戍守”。
在今广西灌阳县西南八十里。宋名吉宁砦。明、清置巡司于此。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灌阳县西南崇顺。明洪武中置巡检司于此。
一名清江嘴镇。即今湖北黄梅县南七十二里小池镇。明置巡司于此。
①隋开皇八年 (588) 置,治所在长杨县 (今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西三十六里州衙坪)。九年 (589) 与长杨县徙治今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十七年 (597) 废。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治所在长
与“山东”同义。晋潘岳《西征赋》:“有噤门而莫启,不窥兵于山外。”古地区名。与“山东”同义。潘岳《西征赋》:“有噤门而莫启,不窥兵于山外。”
即今广东潮阳市西和平镇,位于练江之滨。明于此置河泊所,清设把总驻防。
又作挦思干、撒马耳干、撒马儿罕、邪米思干、薛米思干、薛米思坚、薛迷思加、薛米则干、换思干、换斯干。即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辽保大三年(1123)耶律大石大败西域诸国十万大军于此。《辽史·天祚皇帝纪·
唐置,属羁縻纡州。治所在今广西上林县北。北宋庆历时废。古县名。唐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西。属桂州所领羁縻纡州。北宋庆历三年(1043年)废入忻城县。
即今山东莱州市西南海郑街。为海口要地。清乾隆 《掖县志》 卷1 《乡社》 有海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