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女尚书

女尚书

官名。掌管宫中事务的女官。《后汉书·陈蕃传》:“侯览、曹节、公乘昕、王甫、郑飒等与赵夫人诸女尚书并乱天下。”李贤注: “女尚书,宫内官也。”三国魏亦置,《三国志·明帝记》裴松之注引《魏略》: “帝常游宴在内,乃选女子知书可付信者六人,以为女尚书,使典省外奏事,处当画可。”职掌略同中书。十六国后赵石虎曾遣所亲任女尚书出察太子石邃之病。北魏沿置,掌管宫中事务。孝文帝时定视三品,但亦可进品。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图版三五之二《王僧男墓志》: “超迁女尚书,秩班品三。”克当乾心,使彤管扬辉,故锡品二。”“(死后) 又追赠品一。”


宫中女官名,东汉置,掌批阅奏章和文书。《后汉书·陈蕃传》:“今京师嚣嚣,道路喧哗,言侯览、曹节、公乘昕、王甫、郑飒等与赵夫人诸女尚书并乱天下。附从者升进,忤逆者中伤。”赵夫人指帝乳母赵娆。三国时魏明帝也置。《三国志·魏书·明帝纪》:“是时,大治洛阳宫,起昭阳、太极殿,筑总章观。”注:“帝常游宴在内,乃选女子知书可复信者六人,以为女尚书,使典省外奏事。”十六国后赵石虎宫中也置女尚书。北魏沿置,掌管理宫内事务、批阅宫外奏章和文书等事。

猜你喜欢

  • 签书判官厅公事

    官名。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 ,于诸州府置,以京官以上充任,领判官之职,助理郡政。徽宗大观二年(1108),改为司录参军。南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复旧名。官名,简称“签书”或“签判”,掌

  • 社会部

    官署名。社会部原为国民党中央党部的一个部,目的在于“训练民众”,指导、监督一切人民团体。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撤销,另在行政院内设立社会部,管理全国社会行政事务。部内分设总务司、组织训练司、社

  • 殿中帅

    官名。十六国燕置,统殿中兵,侍卫宫殿。见《晋书·慕容德载记》。

  • 防军

    清代后期驻防的勇营军队。清制于八旗、绿营以外另行招募成营的军队,其士兵称为“勇”,以与经制的“兵”相区别,乾隆、嘉庆时镇压农民和少数民族起义时,暂募勇营,事后即行撤销。清政府为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而编练的

  • 奉义中郎将

    官名。三国魏置,文帝黄初(220—226)初以李基为之。职掌不详。四品。官名,三国魏文帝置,掌征伐或护卫。

  • 裨将

    官名。即副将,相对主将而言,亦称裨将军。《汉书·项籍传》: “籍为裨将。”颜师古注: “裨,助也,相副助也。”战国秦汉皆置。汉武帝时大将军卫青击匈奴,从征之中将军公孙敖、左将军公孙贺、前将军赵信、右将

  • 散巡河官

    官名。金朝置于河渠之地。为都巡河官下属,分管某处河防事务。金沿河凡二十五埽,每埽设巡河官一员。

  • 茅土

    爵位、封邑的代称。

  • 九品官人法

    魏晋南北朝任用官员的制度,其时门阀强盛,中央与地方的官员多由州郡中正所推荐的人员中选任,而中正品评人物分为九等,故称九品官人法,参见“九品中正制”。

  • 乘黄令

    官名。东汉末曹操始置,亦称乘黄厩令。魏、晋因置,七品,隶太仆。职掌皇帝乘舆及御厩诸马。东晋或省。南朝复置,隶太常,掌按皇帝出行的不同规模、用途,保管供给各类车辆。梁为流外官。北齐为乘黄署长官,隶太仆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