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守令长的任用限制
地方官州牧、太守与县令、长的任用,有时对其任用多有条格作具体限制。如西魏大统十年(公元544年)以至北周, 则有六条之制,凡牧守令长非通六条及计帐者不得居官。参见“六条课太守县令法”。
地方官州牧、太守与县令、长的任用,有时对其任用多有条格作具体限制。如西魏大统十年(公元544年)以至北周, 则有六条之制,凡牧守令长非通六条及计帐者不得居官。参见“六条课太守县令法”。
官名,三国吴置,掌辅佐太子。《三国志·吴书·孙登传》:“黄龙元年,权称尊号,立为皇太子,以(诸葛)恪为左辅,(张)休为右弼,(顾)谭为辅正。”
古代官吏请求辞职或退休叫乞身。《后汉书·隗嚣传》:“夫以二子之贤,勒铭两国,犹削跡归愆,请命乞身,望之无劳,盖其宜也。”
即“噶拉昂邦”。
官名。三国魏置。为统领百人的将领,位在牙门之下。蒋济为护军,主武官选举,货赂大行,时有谣言: “欲求牙门,当得千匹,百人督五百匹。”官名,三国魏置,为统帅百人的军官。
吏名,汉置,也称议生,为郡县门下散吏,属议曹,无固定职事,掌参议应对。《后汉书·袁张韩周列传·袁安传》:“忠子秘,为郡门下议生。”郡门下吏名。晋置于郡府,《晋书·职官志》记郡门下诸吏中有门下议生,《隋
明代五军营附属营之一。见“殚忠营”。
使职名。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发十六道黜陟大使,畿内以李靖充任;二十年又遣大理卿孙伏伽等以六条巡察四方,黜陟官吏。玄宗、肃宗皆曾遣使,德宗建中元年(780)又分遣黜陟使观风俗,问疾苦,推行两税法。官
使职名。主盐务。唐中宗景云四年(710)始置,以浦州刺史充关内盐池使,玄宗先天二年(713)强循除豳州刺史,充盐池使,主管盐州池务,开元十五年(727) 兵部尚书萧嵩除关内盐池使,此后朔方节度使常带盐
官名。隋朝谒者台长官,炀帝大业三年(607) 置,一员,从四品,五年改为正四品,掌受诏劳问,出使慰抚,持节察授及受冤枉而申奏; 驾出,对御史引驾。唐高祖武德四年(621) 随台废。官名。隋以前谒者台的
文书名。特指清朝皇帝出巡时,内阁与皇帝所驻地之间往来传送的应办本章。由内阁满票签处负责办理。发报(递送本章)、到报(批回本章)日期,均预先奏定。此期间各部院折奏事件,均附本报往来传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