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考功员外郎

考功员外郎

官名。隋文帝开皇六年 (586) 始置,炀帝大业三年(607)改考功承务郎。唐高祖武德三年(620) 复旧,员一人,从六品上,为尚书省吏部考功司副长官,位郎中下,分掌外官考课之事,太宗贞观(627—649) 后兼掌贡举。玄宗开元二十四年 (736)以贡举事属礼部。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司绩员外郎,咸亨元年 (670) 复旧。五代沿置。北宋前期置为六品寄禄官。神宗元丰 (1078—1085)改制后,定正七品,始实领考功之职,与郎中共掌考课及名谥、碑碣之事。明朝改置吏部考功清吏司,于郎中下设员外郎一人,从五品,共掌官吏考课、黜陟之事。清朝沿置。崇德三年 (1638) 未入关前,曾置吏部副理事官。顺治元年 (1644) 改员外郎。考功清吏司置四人,满洲二人、蒙古一人、汉一人。初秩正四品,十六年改正五品。康熙六年 (1667) 复正四品,九年定从五品,遂成定制。


官名。考功员外郎与考功郎中共掌文武百官功过的考查。考功郎中掌判京官考,员外郎掌判外官考。见《新唐书·百官一·考功郎中、员外郎》,参看“考功郎中”条。

猜你喜欢

  • 左御史中丞

    官名。明洪武十三年 (1380) 于御史台置,左、右各一人,俱正二品。因当时不设御史大夫,故左、右中丞实为御史台长。同年即罢。

  • 昭宣使

    官名。北宋太宗淳化四年 (993) 置,为宦官高级阶官。朝参位在东班前,称为班官。神宗时定为正六品。徽宗政和二年 (1112) 重定内侍阶官,改拱卫大夫。班官名。宋淳化四年(公元993年)置,为宦官的

  • 司属司

    官署名。金朝置,属大宗正府。管领宗室将军及其所占人口、奴婢事务。原名宗室将军司,章宗明昌二年(1191)更名。设令、丞领司事,秩正七品、正八品。中都、上京、扎里瓜、合古西南、梅坚寨、蒲与、临潢、泰州、

  • 直长长上

    武官名。唐置于左右监门卫,员额各二十人。参见“长上”。

  • 开封府尹

    官名。五代以开封为京都,始置。宋初沿置,以亲王充任,从三品,为开封府行政长官。其后不置,而以权知府事领其职。徽宗崇宁三年(1104),复置一人,以文臣充,位在六曹尚书之下、侍郎之上。北宋亡,遂废。官名

  • 右班祗候

    宫内给使名。辽置,见“三班院(2)”。

  • 掌式上士、中士

    官名。北周天官府纳言中大夫所属有掌式上士,秩正三命。式指仪节,掌式上士,为掌宫廷仪式之官。相当于明代司礼监的职任。《隋书·田仁恭传》记田仁恭“在周以明经为掌式上士。”其副职为掌式中士,正二命。

  • 瞽矇

    官名。“瞽”、“矇”合称。《周礼》春官之属。《周礼·春官》: “瞽矇上瞽四十人,中瞽百人,下瞽百又六十人。”郑玄《注》引郑司农曰:“无目眹谓之瞽,有目眹而无见谓之瞽。”掌弦歌、讽诵。《国语·楚语上》:

  • 验封司郎中

    官名 即“验封清吏司郎中”。

  • 三闾大夫

    官名。战国楚置。掌楚国王族昭、屈、景三姓的谱属,举荐贤良,参与决议国事,监察百官等。屈原曾任此职。官名,战国时楚国设此官,掌王族屈昭景三姓,序其谱属、率其贤良、以厉国士。《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渔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