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进奏院

进奏院

官署名。唐朝藩镇皆置邸于京师,以大将领之,称为上都留后院。代宗大历十二年 (777)改为上都进奏院,简称留邸、进奏务。以进奏官主其事,掌传送文书。五代时,州郡不隶藩镇者,自于京师置邸。宋初沿旧制,诸州镇署人为进奏官驻京师。太宗即位,尽罢藩镇领支郡,诸州各置邸京师。时外州将吏不愿久住京师,多私募京师人或以亲信代理,事多泄漏。太平兴国七年 (982),置都进奏院,以京朝官及三班使臣二人为监官,掌受诏敕及诸司符牒颁下诸州军,接收各地奏案牍状牒,以奏御分送诸司。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后,隶给事中。


官署名。周代方伯朝天子,有汤沐之邑。见《礼记·王制》。汉代郡国在京城有朝宿之舍,叫邸。唐代藩镇在京城置邸,叫上都留后,以大将军主之,可入见皇帝,陈述事件;代宗大历十二年改称上都知进奏院,置进奏官,掌章奏、诏令及各种文书的投递承传;后由朝官监领。宋初沿唐制,各州镇皆在京城置进奏院,自己任命进奏官;末太宗太平兴国六年,始简充进奏官,以京朝官及三班使臣监之,掌受诏敕及诸司符牒,颁于诸路,并受全国章奏案牍状牒,以奏御及分授诸司。《宋史·职官一·进奏院》:“隶给事中,掌受诏敕及三省、枢密院宣劄,六曹、寺监百司符牒,颁于诸路。凡章奏至,则具事目上门下省。若案牍及申禀文书,则分纳诸官司。”参看唐柳宗元《柳先生集·邠宁进奏院记》、《文献通考·职官十四·六院四辖》、《历代职官简释·进奏院》。

猜你喜欢

  • 礼制馆总裁

    北洋政府置,为北京军政府时期礼制馆的长官,见“礼制馆”。

  • 采药师

    流外官名。唐代太医署所属有采药师,置于课药之州。凡药,辨其所出,择其良者以进。

  • 朝奉

    官名。宋朝文散官中有朝奉郎、朝奉大夫等官。朝奉郎为正六品上,朝奉大夫为正五品。见《文献通考·职官》、《宋史·职官九·文散官》。

  • 承烈都尉

    官名。东汉献帝建安(196—220)中孙权置。领兵。《三国志·凌统传》: “权以(凌)统为承烈都尉,与周瑜等拒破曹公于鸟林。”官名,东汉末年孙权置,掌征伐或驻守,其位低于校尉。《三国志·吴书·凌统传》

  • 典金衙

    太平天国所设百工衙之一,主铸印与制金银器饰。

  • 丹杨尹

    官名。东晋元帝太兴元年 (318)改丹杨内史置。为京城所在郡府长官。掌京城行政诸务并诏狱,一度掌少府职事,地位颇重要。亦称“京尹”。《晋书·温峤传》言其“辇毂喉舌,宜得文武兼能”。秩中二千石。南朝沿置

  • 小尼仓

    唐古特官。清设于后藏,属唐古特文官。员额不定,其职掌为佐大尼仓管理征收钱粮。民国时期沿置。

  • 染坊

    官署名。宋朝初年置,属少府监。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改为东、西染院。参见“染院”。

  • 检法案

    官署名。宋朝吏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大理寺皆设,掌检详条法事宜。

  • 镇军大将军

    官名。三国魏文帝黄初六年(225)置,权任很重,以尚书令陈群为之,二品。蜀、吴亦置。西晋齐王司马攸任职时,改在骠骑将军之上,后复旧。两晋开府者位从公,一品。不开府者二品,禄赐同于特进。南朝宋二品,南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