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长
官名。国民党政府设置,为黄河水利委员会的长官。见“黄河水利委员会”。
官名。国民党政府设置,为黄河水利委员会的长官。见“黄河水利委员会”。
官名。隋初于内侍省中置伺非八人,掌伺察非违之事。
历朝对因罪、因过革职归旗或四籍住闲官官之称呼。
官署名。元朝侍卫亲军指挥机构之一,简称大同侍卫。武宗至大元年(1308)由大同等处屯储万户府改立。仁宗延祐元年(1314),改为中都威卫使司,隶徽政院。参见“大同等处屯储万户府”。
公府诸曹之一。三国时魏于咸熙元年(公元264年)始置于丞相府,有属一人,所主无考。蜀吴设置情况无考。西晋杨骏为太傅时亦置马曹属一人。
官名。明初户部北平部、刑部北平部均置,各一人,正五品,掌本属部之事。参见“北平部”。
官名。北魏少府所属有内署令,秩第四品。内署之职可能相当于南朝宋的中署,参见“中署”。
勋官名。隋文帝开皇六年(586) 置,为正七品下散官,八尉之一。炀帝大业三年(607) 废。唐朝再置为四转勋官,比正六品。宋初定为正六品勋官,徽宗政和三年(1113) 罢。金置为勋官十二阶中第九阶,正
即“寺务司”。
官署名。元朝置,掌刊印佛经等务。设于仁宗延祐元年(1314)。三年,升为广福监; 五年,分出延福监,皆正三品。英宗至治元年(1321),广福监降为广福提举司,延福监降为延福提举司,皆为从五品。
官名。西汉时三辅各置都水官,京兆设都水长、丞,左冯翊设左都水长、丞,右扶风设右都水长、丞,分掌三辅地区水利。因为水利相通,故三辅虽各有都水官,有时必须协同管理,于是以“领护三辅都水”官总掌之。《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