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黄门侍郎

黄门侍郎

官名。秦、西汉为郎官加 “给事黄门”省称。亦称“黄门郎”,无员数。为中朝官员,给事于宫门之内,侍从皇帝、顾问应对,出则陪乘。与皇帝关系密切,多以重臣、外戚子弟、公主婿为之。东汉与给事黄门合为一官,遂成为“给事黄门侍郎”省称。魏晋至隋初因之,为侍中省或门下省次官,位颇重要。参见“给事黄门侍郎”。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去“给事”置为门下省次官,设二员,正四品上。唐朝沿置。玄宗以后侍中渐成空衔,门下省事务实由其主持,任职者多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衔出任宰相。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名东台侍郎,咸亨元年(670)复旧; 武则天垂拱元年(685)改名鸾台侍郎,中宗神龙元年(705)复旧; 玄宗天宝元年(742)改名门下侍郎,肃宗乾元元年(758)复旧。代宗大历二年(767)又改为门下侍郎,并升秩正三品。参见“门下省”、“门下侍郎”。


1、官名。秦和西汉郎官给事于黄闼(宫门)之内者,称黄门郎或黄门侍郎;到东汉才始设专官。《后汉书·百官三·黄门侍郎》:“黄门侍郎,六百石。”注:“无员。掌侍从左右,给事中,关通中外。及诸王朝见于殿上,引王就坐。”《汉旧仪》曰:“黄门郎属黄门令。”

2、南北朝以后,因掌管机密文件,备皇帝顾问,职位日渐重要。到唐朝,为正三品,与侍中掌出纳帝命,相礼仪,大祭礼则从,舆则奉中。

3、唐高宗龙朔二年改黄门侍郎曰东台侍郎,武后垂拱元年曰鸾台侍郎,玄宗天宝元年曰门下侍郎,肃宗乾元元年复称黄门侍郎。见《新唐书·百官二·门下省》。

猜你喜欢

  • 太卜局丞

    官名。北齐置。太常寺太卜局长官,掌诸卜筮等事务。参见“太卜局”。官名。北齐太史署令所属,掌卜筮之事。

  • 中黄门从官

    官名,掌护从,居则宿卫,守护门户,出则骑从,夹乘舆车。《后汉书·刘玄传》:“遣中黄门从官奉迎迁都。”

  • 柴草部丞

    官名。北齐置。参见“柴草部”。

  • 地官府

    官署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与天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府合称六府。以大司徒卿为长官,设小司徒上大夫、地官府都上士佐其职,领民部中大夫、载师中大夫、师氏中大夫、司仓下大夫、司门下大夫

  • 寺互令

    官名。西汉置,掌官府门禁,初属少府,中属主爵都尉,后属中尉,有丞。武帝太初元年 (前104) 中尉更名执金吾后,改属之。东汉省。官名,为官府门禁。寺互,掌梐枑(栅栏)以挡行人,有丞,为执金吾属官。西汉

  • 秋官正兼冬官中官正

    伎术官名。元置,属太史院,秩正五品,员额一人。

  • 归司官

    官场用语。宋朝诸司吏人出官后,任官期满,复归司任吏职差遣,称归司官。宋制,诸司吏人任职期满得依法出职升为低级官员。出职吏人在任官期满后有的仍继续回归本司担任吏职,称为归司官。

  • 佥储政院事

    官名。元置,为储政院的佐官,员额二人,秩从三品。

  • 理藩部右侍郎

    参见“理藩部左侍郎”。

  •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官署名。简称“总理衙门”、“总署”、“译署”。清末新设的中央机构之一,即办理洋务及外交事务的总机构。咸丰十年十二月(1861年1月)设。其后,管理权限不断扩大。掌外交、通商、侨务、边防、海防、水师,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