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渭氐
古族名。氐的一支。原居陇右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东南),其豪帅蒲氏。十六国后赵时东迁枋头(今河南浚县西南),十余年后改姓苻氏,并西取长安,建前秦政权。
古族名。氐的一支。原居陇右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东南),其豪帅蒲氏。十六国后赵时东迁枋头(今河南浚县西南),十余年后改姓苻氏,并西取长安,建前秦政权。
明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字起敬,号龙阳子。洪武初以善音律仕为太常协律郎,奉诏定雅乐。所编琴谱名《太古正音》,宋濂作序。善养生。相传元末已满百岁,卒于明永乐年间。曾创八段锦坐功健身法。
①东晋、南朝散骑(集书)省别称。②唐代门下省之别称。
蒙古语,意为黑河,蒙古人对黄河的称呼。元代于黄河河套内外置系官牧场多处,孳养马匹,属太仆寺。
书名。题明海滨询士辑。二卷。为明祁承㸁(字尔光,1563—1628)辑录自宋至明中叶汉文史籍中有关宋、夏关系的史料,着重叙述北宋仁宗一朝,起明道,终庆历,凡十五六年间宋夏关系史事。作者借
①官名。明清道录司之职官。洪武十五年(1382)始设,左、右各一人,正六品。掌全国道教事务。详见“左正一”、“右正一”。②明代道士的第二等,地位低于全真。
东魏置。治怀恩县(北周改寿张县,隋改名淮阴县,今淮阴市西南)。辖境约当今江苏淮阴市及洪泽、盱眙、淮阴等县。属淮州。南朝陈改为东平郡。隋开皇元年(581)复改为淮阴郡,不久废。唐天宝、至德时,又曾改楚州
北宋至道二年(996)置。治三泉县(今陕西宁强县西北阳平关);三年废。南宋绍兴三年(1133)复置,属利州路。地居川、陕交通要隘。嘉定十二年(1219)张威败金兵于此。蒙古改为大安州,元至元二十年(1
1872—1940湖南湘潭人,字子靖,号耐庵,晚署乐诚老人。拔贡出身。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留学日本。次年返国,致力教育救国。在长沙创办明德学堂,自任监督。聘黄兴入堂任教。三十年华兴会谋长沙起义,
官名。(1)唐节度使兼观察使,节度使府则置一人,分察支州、支郡,位节度副使下、判官上。北宋太平兴国六年(981),诸节度州置一人,以明经及诸色入仕而无出身者充,与掌书记不得并置。(2)宋代选人官阶第二
水名。在今湖南溆浦县境。战国属楚。《楚辞·九章·涉江》:“入溆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之所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