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摄司
官署名。元代管理佛教事务机构。世祖时设于路以上(亦有设总统所者),统辖僧录司、僧正司、都纲司,掌理僧尼词讼。凡遇僧尼与百姓发生词讼,则与地方官府共同处理。长官为总摄,下设书吏、公使人等。至大四年(1311)二月,仁宗登极,下令罢各级僧司衙门,遂废。
官署名。元代管理佛教事务机构。世祖时设于路以上(亦有设总统所者),统辖僧录司、僧正司、都纲司,掌理僧尼词讼。凡遇僧尼与百姓发生词讼,则与地方官府共同处理。长官为总摄,下设书吏、公使人等。至大四年(1311)二月,仁宗登极,下令罢各级僧司衙门,遂废。
①国名。嬴姓。先祖出自颛顼,传至非子,居犬丘(今陕西兴平东南),为周孝王在汧渭间养马,封于秦(今甘肃清水东北)为附庸。周宣王以秦仲为大夫,攻西戎,被杀。其子庄公破戎,为西垂大夫,居西犬丘(今甘肃天水西
约700—762藏译名为“希瓦错”,意译“静命”,故亦称“静命大师”。印度僧人。系大乘佛教中观学派衍化出的瑜珈中观派创始人。曾任那烂陀寺首座。唐天宝二年(743),受吐蕃赞普墀德祖赞之请,入吐蕃,在拉
官署名。南宋初设。掌出入皇城宫殿门等敕号,给三种牌号,稽验出入,皇帝出行则纠察导从。绍兴元年(1131)改称行在皇城司,置提举、提点、干当官,以诸司使、副使、内侍都知与押班充任。参见“皇城司”。
?—1198金中都路胡士爱割蛮猛安人。本名蒲鲁浑。初统隆州(今吉林农安)诸军随海陵王攻宋。世宗即位,任尚厩局副使。奉命镇压移剌窝斡及奚人起事,以功封世袭谋克,历任西南路招讨等职。大定十七年(1177)
①春秋吴邑。在今安徽芜湖县(湾沚)西北。《左传》襄公三年(前570):楚子重伐吴,“克鸠兹,至于衡山”,即此。西汉置芜湖县。②即“龟兹”。
即“固始汗”。
书名。清甘熙撰。道光二十七年(1847)成书,八卷,续两卷。专记江宁(今江苏南京)山水脉络及名人遗闻轶事,于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乡里风俗亦有采辑。有光绪傅崧生刻本,1926年甘氏重印本。
官名。春秋战国置。掌制作陶瓦器皿。《礼记·丧大记》:“陶人出重鬲。”孔颖达疏:“陶人作瓦器之官也。”《周礼·冬官·考工记》:“陶人为甗。”
清政区。原为明大同边外地。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以宁远厅之科布尔巡司置。其地今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察哈尔右翼后旗及察哈尔右翼中旗。
土司名。元至正中改永宁路置。明洪武六年(1373)置永宁安抚司,次年升永宁等处军民宣抚使司。治今四川叙永县叙永镇。八年禄照为宣抚使,二子俱入太学。景泰中,都掌蛮起义,宣抚使奢贵前往招抚,无功还,遂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