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知识>

①国名。嬴姓。先祖出自颛顼,传至非子,居犬丘(今陕西兴平东南),为周孝王在汧渭间养马,封于秦(今甘肃清水东北)为附庸。周宣王以秦仲为大夫,攻西戎,被杀。其子庄公破戎,为西垂大夫,居西犬丘(今甘肃天水西南)。周平王东迁,襄公以兵护送,平王封之为诸侯,赐以岐以西之地。春秋时国力日强,攻伐戎人及邻近小国。公元前762年,文公迁于汧渭之会(今陕西眉县东北)。前714年,宁公迁平阳(今陕西眉县西)。前677年,德公迁雍(今陕西凤翔南)。春秋中期穆公时强盛,疆土有今陕西中部、甘肃东南部,并得晋河西之地。战国初,国势稍衰,灵公迁泾阳(今陕西泾阳西北),至前383年,献公迁栎阳(今陕西富平东南)。前350年,孝公迁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使秦成为七雄中最强之国。惠王时,攻占巴、蜀,征服义渠(今甘肃东北部),夺取楚汉中郡,扩地千里。昭王时,奉行远交近攻政策,屡次大胜韩、魏、齐、楚等国。又大败赵国于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坑杀赵军四十万。先后建立三川、太原、东郡,据有黄河中游与汾河流域。秦王政(即秦始皇)亲政后,先后攻灭韩、魏、楚、燕、赵、齐六国,于公元前221年建立统一全国的秦朝。②朝代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秦王政改称始皇帝,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统一和加强封建中央集权。派兵北逐匈奴,南平百越。疆域东、南至海,西至今甘肃、四川,西南至今云南、广西,北至阴山,东北迤至辽东。统一之初,全国分为三十六郡,后陆续增至四十余郡。秦朝赋役繁重,刑法严酷。秦二世胡亥即位后,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陈胜、吴广领导农民起义。全国各地响应,反秦武装风起云涌。二世三年,赵高胁迫胡亥自杀,立公子婴为秦王。次年十月,刘邦率起义军进抵灞上,子婴投降,秦朝灭亡。共历三主,统治十五年。③城邑名。(1)在今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东。周孝王封秦祖先非子,“邑之秦”(《史记·秦本纪》),即此。是秦国的最早都邑。(2)春秋鲁地。在今河南范县东南。《春秋》庄公三十一年(前663):“筑台于秦”,即此。④陕西省的简称,因战国为秦地得名。⑤秦汉时匈奴和西域人称中国为“”。古代印度、希腊、罗马等称中国为Cina、Thin、Sinal等,当即“”的音译。这一名称直至两晋时仍被沿用,见《佛国记》。政权名。⑥隋大业十三年(617),薛举称帝,国号秦,建元秦兴。据陇西之地,都天水(今属甘肃)。次年败亡。传二主,共二年。

猜你喜欢

  • 南昌县

    西汉初置。治今江西南昌市。哀帝建平二年(前5)封河间惠王子宇为南昌侯,后国除为县。隋开皇九年(589)改为豫章县。唐宝应元年(762)因避代宗李豫讳,改为钟陵县,贞元中复为南昌县。西汉至五代南唐历为豫

  • 司弓

    官名。清代内务府武备院所属毡库之属官。掌备弓处事。初名弓匠固山达,额设五人。康熙十五年(1676),改为弓匠协领。二十一年定为正七品。乾隆二十四年(1759)改是称。四十四年定为六品职衔,赏戴蓝翎。光

  • 难神灭论

    篇名。(1)南朝齐梁间曹思文著。针对范缜《神灭论》而作。认为神与形,生则共居一体合而为用,死则形亡而神游,神是永恒不灭的。并取儒家经典中的有鬼论和怪诞传说作为论据,宣称《礼记·祭义》云:“乐以迎来,哀

  • 杭阿坦都统奏议

    书名。清奎斌撰,杭阿坦为其姓氏。十二卷。是书系奎斌光绪年间历任山西、湖北巡抚和察哈尔、热河都统时所上奏稿,大都涉及当时的吏治民生及办洋务事。光绪二十八年(1902)刊行。

  • 宣农提举司

    官署名。元代置。天历二年(1329),以大都等处田赋提举司隶隆祥总管府,三年,改宣农提举司,秩从五品,隶隆祥使司,掌征收田赋。置达鲁花赤、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各一员。

  • 杨芳

    1770—1846清贵州松桃人,字诚斋。读书通大义,屡试不中,投身行伍。嘉庆二至八年(1797—1803)参与镇压川、楚白莲教起义。十八年授河北镇总兵,从那彦成镇压林清、李文成起义。二十年擢甘肃提督。

  • 左肃机

    官名。即尚书左丞。唐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670)复名尚书左丞。

  • 洮州厅

    清乾隆十三年(1748)改洮州卫置。治今甘肃临潭县东新城。1913年改为临潭县,1952年移治旧城,即今县。

  • 刘平国刻石

    东汉摩崖刻石。隶书。在新疆拜城东北喀拉达格山的博者克拉格沟口崖石上。清光绪三年(1877)发现。分两处刻字,北为题识,三行十一字;南为诵文,八行,行十二至十六字不等。系记述龟兹左将军刘平国等人开山建关

  • 民生日报

    报纸名。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夏由《檀山新报》改组而成,馆设檀香山。侨商同盟会员曾长福主办,张泽黎、卢信先后主编。鼓吹反清革命,与当地保皇派报纸《新中国报》论战。旋改组为《自由新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