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东番记

东番记

明代专门记述台湾高山族风土人情的叙事文章。作者陈第,字季立,号一斋,福建连江人。万历年间曾随浯屿将军沈有容赴台抗倭,亲临高山族村社实地调查访问,于万历三十一年(1603)回大陆后撰成此文,详记高山族人民生产、生活、社会组织、风俗习惯,与大陆沿海人民的交往及台湾的山川地理形势、物产等。资料翔实、可靠,描述生动,是研究高山族社会历史发展和台湾地理的珍贵文献。作者写成后,抄赠沈有容,被沈辑入《闽海赠言》卷二,为今所见唯一完本。后来不少有关台湾高山族记载的著作,如张燮《东西洋考》、何乔远《闽书》等书中的高山族部分,多源于该文。天启、崇祯之际,福建莆田人周婴所撰《远游篇》文集中也有一篇《东番记》赋,后人多认为是以陈第《东番记》为蓝本,加以取舍写成,现藏北京图书馆善本部。

猜你喜欢

  • 叱突邻部

    南北朝时期北方部落名。一作吐突邻部。族属不明,居于女水(在漠北土拉河西、鄂尔浑河上游)流域,与解如部唇齿相依,周围有高车、柔然、鲜卑部落活动。以游牧为业。与北魏不发生臣属关系。北魏登国三年(388),

  • 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左翼前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在奇勒稽思诺尔之东。东至托果诺尔接军台界,西至桃赉图接本部左翼左旗界,南至达兰图鲁库,北至奇勒稽思诺尔接杜尔伯特游牧界。有佐领2。会盟于札克必拉色钦毕都哩雅诺尔盟。康熙二十七年(

  • 拉祜文

    我国拉祜族使用的一种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拉祜族原无文字,本世纪初,缅甸传教士为拉祜族设计了一套拉丁字母式的拼音文字并传入我国拉祜族地区,但使用面很窄,未能在我国拉祜族地区广泛传播,但目前境外缅甸、

  • 几何印纹陶

    新石器时代晚期越族先人陶器纹饰的典型代表和重要文化特征之一。花纹大多用陶印模捺印或拍印而成,有方格、曲尺、圆圈、米字、人字、之字、平行直线、回字、波浪、筐篮等等图案。在我国东南部和南部古越人居住的广大

  • 阿用簇长官司

    明代四川土司名。“阿用簇”又作“阿容簇”。宣德十年(1435)五月置,秩正七品,设长官吏目一员。属松潘卫,治所在今四川松潘西南境,地近黑水。宣德二年(1427),千户钱宏等因朝廷调发松潘官军往征交趾,

  • 肃州回鹘

    河西回鹘驻牧于肃州(今甘肃酒泉)地区的一部。见“河西回鹘”(1507页)。

  • 龛福

    即“函普”(1560页)。

  • 张松协定

    1935年8月,日本张家口特务机关长松井源之助和察北保安队长张允荣达成的扩大日本侵略范围的协定。该协定强行将※《秦(德纯)土(肥原)协定》所规定之日人活动范围扩展到察哈尔、绥远两省境内长城一线,并决定

  • 诸路释教都总统

    元代管理诸路佛教寺院僧尼之僧官。至元元年(1264),置总制院(亦称释教总制院,后改名宣政院),命八思巴领院事,以管理全国佛教及吐蕃全境事务。元取南宋各地,曾先后设置诸路之释教总摄、总统等僧官。二十八

  • 拉马驹

    土族语称“苏·哈达”,意为“附加聘礼”。汉语称“奶母钱”。旧时青海互助县土族婚俗。相传古时“苏·哈达”为1匹3岁马驹,拉之作为附加聘礼,故名。后乃以钱物代替。婚礼席间,先由执客代男方主人向红仁其(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