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中国民族文字

中国民族文字

包括中国古代民族曾使用过和当代民族正在使用的文字。历史上曾使用现在已停止使用的文字有突厥文、回鹘文、察合台文、粟特文、于阗文、西夏文、佉卢字、焉耆一龟兹文、契丹大字、契丹小字、女真大字、女真小字、回鹘式蒙古文、八思巴字、满文、纳西东巴文、哥巴文、尔苏沙巴文、方块白文、方块壮字、水书、傈僳音节文字等22种。这些民族文字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曾在政治、文化、经济等领域起过重要的作用,并有数量不等的文献资料保存至今,它是研究历史上各民族的文字学、语言学、历史学、宗教学、文学、哲学,乃至自然科学等方面的重要依据。当代民族正在使用的有两类,一类是传统文字沿用至今,计有汉文、蒙古文、托忒式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柯尔克孜文、朝鲜文、老苗文、傣哪文、傣绷文、金平傣文、傣仂文、景颇文、彝文、锡伯文、俄文、老傈僳文、拉祜文等19种,另一类是解放后新创制的文字。计有壮文、黔东苗文、湘西苗文、川黔滇苗文、滇东北苗文、载瓦文、布依文、哈尼文、侗文、土文、佤文、新傈僳文、黎文、纳西文等11个民族14种文字。从文字类型来看,大体可以分为非字母文字和字母文字两类。非字母文字包括图画形字象形文字、楷书化汉字、音节文字等。图形文字的特点是:与它所表达意思的实物形象十分接近;无固定行款;用一组字表示复杂的意思;非一字一音;颜色包含一定的意义。尔苏沙巴文和纳西东巴文中的一部分字属于这一类型。象形文字的特点是:一个字只能读一个音节;以单体字为主;有形声字和同音假借字。东巴文中的部分字和水书中的大部分字属于这一类型。楷书化汉字或在汉字影响下创制的文字,它们的特点是:形体、笔划与汉字大体一致;构字原则、书写行款与汉字相仿;一部分或大部分来自汉字,或用音读,或用训读等。西夏文、契丹大字、方块白文、方块壮字等属于此类型。音节文字的特点是:一个字表示一个音节;字音与意义无直接关系等。四川规范彝文、傈僳族音节文字等属于这一类。另一种类型为字母文字,也叫拼音文字。种类较多,根据字母形体和来源大体可分为:受波罗米文字影响创制的,较早有焉耆一龟兹文、于阗文,中古时期参照印度梵文创制的有藏文、傣文和八思巴字;受阿拉美文字影响创制的,较早的有佉卢字、粟特文和突厥文,后来又形成回鹘文、蒙古文、满文等;受阿拉伯文字影响创制的有察哈台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柯尔克孜文等;受拉丁字母影响创制或以拉丁字母为基础创造的有拉祜文、景颇文、佤文、老傈僳文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创制的一系列文字。中国民族文字在历史上记录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在今天,又为各民族走向繁荣富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 藏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博巴或博日、博米。因地区不同,又称康巴(西康康区)、安多哇(甘青地区,又称多麦巴)、嘉绒哇(四川阿坝藏区)等。分布在西藏、甘、青、川、滇5省。解放后分布在一个自治区、9个自治州、

  • 苏赉璊

    ? —1780清代新疆维吾尔族王公。吐鲁番人,札萨克郡王※额敏和卓长子。乾隆十七年(1752),授三等伯克。二十一年(1756),晋公品级。二十三年(1758),奉命赴库尔勒、布古尔(今轮台)办理多伦

  • 白玛结布

    清代后藏贵族。藏族。郡王※颇罗鼐之父。幼善骑射,读书习字。从政后执法公正,任政府孜康,办理协噶尔宗财政。后任藏军官。康熙二十年(1681),西藏与拉达克战争期间,奉命从拉萨率援军抵阿里,协助蒙古汗王噶

  • 马世杰

    1608—?清初诗人。字万长。江苏溧阳县人。回族。清顺治八年(1651),被选为贡生,入北京国子监就读。后因耳疾,回归故里。在溧阳南山设馆教书,间或吟诗作文。其诗多抨击时弊,词意俱新。与弟世俊同以诗文

  • 莫昆义善

    古代锡伯族人对氏族会议之称呼。莫昆义善由“莫昆达(氏族长)”和成员若干名构成。莫昆达由氏族中辈分高、德高望重的长者担任。成员是从祖辈、父辈、子辈和孙辈中通过共同商议各挑一人充任;妇女也以同样方法各选一

  • 麻余

    夫余国王。简位居之庶子。位居死,无嫡子,诸加(夫余以六畜名命官名,称马加、牛加等)共立之。卒,子依虑嗣为王。

  • 尔朱新兴

    北魏将领。北秀容(今山西朔县北)契胡(羯胡)。先祖居尔朱川,遂以地为氏,世为酋帅。梁郡公代勤子。太和(477—499)中,继为酋长。家世豪擅,财货丰嬴,牛羊驼马,色别为群,以山谷量之。魏廷每有征讨,辄

  • 敦崇

    清末学者。满族。姓富察氏。字礼臣,号铁狮道人。别号聱叟、铁石,由笔帖式累官广西思恩府知府。宣统元年(1909),由东三省总督锡良保举为道员。辛亥革命后,赴八里桥投河死。著述甚多,有《左传菁华》4卷、《

  • 段素真

    ? —1039?宋代云南大理国第九世国王。一作段素贞。白族。大理人。※段素廉孙,※段素隆侄,阿统子(《云南志略》则云其为素廉子)。宋真宗乾兴元年(1022,一作天禧五年,1021),祖父卒,父已先死(

  • 丁溪野

    1903—1968革命干部。辽宁本溪人。回族。1937年参加革命,次年参加马本斋的抗日义勇队,1938年并随马本斋部参加八路军。先后被派在“冀中区回民抗日联合会”、“冀鲁边区回民救国总会”工作,任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