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中政院

中政院

元朝官署名。掌中宫财赋、营造、供给及宿卫、分地诸事。成宗元贞二年(1296),初置中御府。大德四年(1300),升中政院。武宗至大四年(1311),并入典内院。仁宗皇庆二年(1313),复为中政院。定置院使7员,秩正二品,同知、佥院、同佥、院判各2员。下领中瑞司、内正司、翊正司等机构。

猜你喜欢

  • 金武元皇帝

    即“阿骨打”(1212页)。

  • 焚如

    春秋时长狄鄋瞒的酋长。《左传》载,鄋瞒酋长为兄弟5人:侨如、焚如、荣如、简如、缘斯。初服属于赤狄,该部作战勇猛,为北狄联盟的重要军事力量。周襄王二十四年(前628),北狄内乱并分裂。周顷王三年(前61

  • 昆夷

    见“绲戎”(2143页)。

  • 群牧司

    西夏官署名。西夏语音“能合啰”。掌管畜牧事,属中等司。天盛年间(1149—1169)设6正、6承旨、6都案、14案头。

  • 勒墨

    傈僳族对居于云南碧江、泸水一带白族的称谓。详见“白族”(596页)。

  • 天阜

    见“天复”(217页)。

  • 冯盎

    ?—646隋唐时期地方官员。字明达,号圭璋。高州良德人。谯国夫人洗氏之孙。隋开皇中(一说仁寿初)为宋康令。十一年(591),参与平定番禺俚帅王仲宣之乱,被封高州刺史。仁寿年间镇压潮、成等州僚人起事,迁

  • 丹珠尔

    藏文大藏经的两大组成部分之一。藏语音译,“丹”为“丹觉”之简称,意为“论”或“经论”,“珠尔”意为“翻译”,总意为“一切经论的译文”,又称“付藏”,通称“论部”。内容均为后人对佛经的各种论述或注疏等。

  • 张伯靖

    唐代元和年间溪峒少数民族起义首领。辰溆(今湖南西部)人。苗族。宪宗元和六年(811),黔川连年遭水灾,观察使窦群却强征溪峒诸族民夫修筑城郭,督役甚急,激起辰、溆州苗、侗族农民强烈不满,遂聚众起义。率诸

  • 叙州蛮

    见“溆州蛮”(228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