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乐都

乐都

县名。位于青海省东北部湟水下游,东北接甘肃省永登、天祝二县,东南邻土族自治县,南界化隆回族自治县。周秦时为西戎羌人居地,自汉代屯兵田设郡县始,“地随内属”。魏晋时,鲜卑人迁入。南北朝隶吐谷浑。隋置湟水县,属西平郡。唐设鄯州都督府,肃宗上元二年(761)陷于吐蕃,号邈川。吐蕃势力在青海东部渐长。宋朝初年唃厮啰在宗哥城建立地方割据政权,后移貌川,又移青唐(西宁),今青海东部藏族多为其后裔。明洪武(1368—1398)年间,设碾伯卫,后改碾伯右千户所。清雍正三年(1725),改为碾伯县。民国十八年(1929)改为乐都县。其地藏族多吐蕃人、羌人、鲜卑人、土著人和汉族融合而成。各自为族,不相统摄,南山藏族部落以住地为族名,北山藏族则以姓氏为族名。北山藏族有上扎尔的、拉杂、麻家、小巴的、旧仓家、新仓家、大巴的、普尔杂、哈尔加、格写尔等族。南山藏族有普化、土巴、千户、古迭、冶尔吉、如来、洛巴、红山、小西纳、祁康哥、静宁、郭尔庄、新庄、上帐房庄、上营庄、狼营庄、都古营、洛巴沟、上下阴阳坡庄、大麦沟庄、谷代庄等族。民国时,将原乐都县峡外、上下川口、古鄯驿、三川等地划分为民和县。

猜你喜欢

  • 噶桑图登丹贝尼玛

    1805—1845清代青海佑宁寺活佛,即王呼图克图三世。出生于今青海门源回族自治县珠固乡。嘉庆九年(1804),王呼图克图二世圆寂后,被选定为转世灵童,迎入佑宁寺,学习显宗、密宗经论。道光十年(183

  • 东部

    即“顺奴部”(1691页)。

  • 合撒儿

    1164—?蒙古国大将。又译哈撒儿、哈萨儿、拙赤合撒儿、搠只哈撒儿等。孛儿只斤氏。※也速该次子,铁木真(※成吉思汗)弟。以勇猛善射著称。宋乾道六年(1170)父被塔塔儿人毒害后,部众离叛,家境衰落,靠

  • 讷吾鲁孜节

    见“那吾鲁孜节”(932页)。

  • 十八世纪俄中关系

    书名。苏联学者齐赫文斯基主编,莫斯科1978年版。是书收录1700—1725年俄国档案250件。对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土尔扈特人与俄国的交往、图理琛出使土尔扈特部及在此前后俄国与清朝政府往来均有较为

  • 元颢

    ?—529北魏宗室。字子明。鲜卑元氏(拓跋氏)。献文帝※拓跋弘孙,北海王※元祥子。永平二年(509),袭父爵,封北海王。史称其“少慷慨,有壮气”。曾任龙骧将军、通直散骑常侍,转宗正卿、光禄大夫。迁都官

  • 沮渠男成

    ?—401十六国时期北凉将领。又作且渠男。临松(治今甘肃张掖县南)人。族属卢水胡。北凉创建者※沮渠蒙逊从兄。原依附后凉吕光,为将军,守晋昌。后凉龙飞二年(397),闻蒙逊起兵反后凉,亦聚众数千,屯驻乐

  • 渤海帐司

    契丹中央官署名。辽太祖天赞五年(926),契丹灭渤海后,对渤海实行“因俗而治”的特殊政策,在中央置“渤海帐司”,掌渤海王族事务。据《辽史·百官志》,属北面诸族帐官。官职有“渤海宰相”、“渤海太保”、“

  • 大理国梵画长卷

    宋代大理国名画。又名《大理画卷》、《张胜温画卷》。白族描工张胜温作。大理国(后理国)十八代王段智兴盛德五年(1180)绘制。画卷系素笺本、彩色施金画,高约1尺,长约10丈,计134开,共画人物628人

  • 保陵公

    金代对大房山山神的封号。海陵王完颜亮迁都于中都(今北京)后,又迁列祖列宗陵墓于大房山(今北京房山)。大房山成为金代山陵重地,备受崇敬。大定二十一年(1181),世宗敕封此山山神为保陵公。使副持节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