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僜人

僜人

自称“”或“代巴敌”。藏语称“僜巴”。西藏地区待识别民族的群体之一。主要分布在西藏东南部察隅地区的杜莱河、格多河、察隅河及额河流域,约2万多人。其先民为世居察隅的土著“卡登卡拉”和约在明末清初由东西两个方向迁来的※义都人和布绒山区(缅甸北部)的一支古老居民。内部分“达让”和“格曼”两大支系,讲达让和格曼两种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同一语支。以达让话为通用语。解放前处在原始社会末期发展阶段。私有制已经确立,出现了家庭奴隶制。但仍较多保留着氏族制度的残余。“官长自立,不由人委”,“大小事务皆凭众公议”。生产以农为主,普遍刀耕火种。男女皆穿麻布缝制的无领无袖短衣,女子下着筒裙。“指天挽髻,两耳垂轮,各穿大孔,纳指大空竹管于其中。”住干栏式草顶长屋。婚姻以一夫一妻制为主,兼有一夫多妻现象。信仰原始宗教,崇拜鬼魂。流行土葬和火葬,兼有二次葬。无文字,结绳记事。解放后在察隅县聚居的僜人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至1968年全部由深山密林迁至山下定居。学会犁耕,种植水稻,粮食自给有余。近年来开始使用拖拉机、插秧机、脱粒机等现代化农业机械。许多家庭建有新房居。文教卫生事业逐步发展。有自己的会计、教师、医生、驾驶员等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察隅县、区、乡都有僜人任公职及担任领导干部。

猜你喜欢

  • 郯王

    元朝封爵。为诸王最高等级封号之一,授兽纽金印。至顺二年(1331),宪宗蒙哥子玉龙答失孙彻彻秃由武宁王进封。

  • 贡萨

    亦称“古姆萨”。景颇语音译,意为“旧制度”,即山官制度。旧时云南景颇族地区一种社会政治制度。以山官为首管辖一个或数个村寨。辖区之间不分统属,辖区内由山官各自为政,没有专门立法和执法机构,利用传统的习惯

  • 素姑

    一作拽剌。五代时期奚族部落联盟首领。前首领※扫剌子。后唐明宗天成四年(929),父死代立。与后唐友好,常遣使往来。后唐灭亡前夕,于清泰二年(936),欲背后唐投契丹,得后唐末帝李从珂抚慰。年底,后唐亡

  • 于阗文

    公元5—10世纪使用于于阗(今新疆和田)一带的一种古代文字。由于人们认为古代于阗是塞族人居住的地区,所以又称于阗文为“于阗塞文”。用这种文字记录的语言被称为“于阗语”或“于阗塞语”,属于印欧语系印度一

  • 麽忽

    金代女真语官名。据《金史·百官志一》,系借用辽代契丹官名。诸乣中除设从五品的详稳外,另设麽忽1员,从八品,为详稳的副职。佐详稳守戍边堡,抚辑军户,训练士卒。年俸钱粟13贯石,麦2石,衣绢各5疋,绵15

  • 南笼起义

    清代布依族农民起义。清朝中叶,封建统治者为了镇压苗民起义,变本加厉地对贵州少数民族进行敲榨勒索,驱使农民前往湘黔参战,致使农民“皆弃田不耕”。嘉庆二年(1797)正月初五,在贵州南笼府(今安龙县)北乡

  • 景颇语音译。解放前云南陇川邦瓦景颇族地区“山官”(辖若干村寨的世袭首领)委任管理村寨之代理人。随着“山官”辖区的扩大,难以独自管理,遂从其辖区内委任一个有威信和办事能力强的人代为处理村寨事务。授职时对

  • 铁羊

    解放前新疆蒙古族封建主剥削牧民的一种形式。其制:贫苦牧民租借牧主或喇嘛庙一定量的牲畜,自后,不管牲畜是否有病死或意外损失,每年都要向牧主或喇嘛交付一定量的羔畜和畜产品。若原租牲畜死亡或丢失,则承租人必

  • 泰定

    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年号。1324—1328年,凡5年。

  • 六六幻方铁板

    元代幻方。1956年在西安东北部斡耳朵即元代安西王府旧址出土铸有阿拉伯数码的“六六幻方铁板”5块。其纵行、横行和对角线上的数字总和都是111。是为蒙古族安西王及其部下的幻方数学遗物,由四四图组成。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