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喀巴藏卜
明代藏传佛教名僧。又称宗巴斡。藏文《青史》称本勤(意为“官长”)约斯南喀巴巴藏卜。藏族。先世曾受封朵甘卫指挥使。驻西藏昌都东南贡觉县(明译“馆觉”),故又称“馆觉僧”。永乐初,受明招谕。四年(1406),遣使入贡。诏授“灌顶国师”号。次年,遣使入谢。加封护教王,赐金印、诰名。十二年(1414)卒。所赐“灌顶国师之印”及前代受封之“朵甘卫指挥使司印”,今均存。
明代藏传佛教名僧。又称宗巴斡。藏文《青史》称本勤(意为“官长”)约斯南喀巴巴藏卜。藏族。先世曾受封朵甘卫指挥使。驻西藏昌都东南贡觉县(明译“馆觉”),故又称“馆觉僧”。永乐初,受明招谕。四年(1406),遣使入贡。诏授“灌顶国师”号。次年,遣使入谢。加封护教王,赐金印、诰名。十二年(1414)卒。所赐“灌顶国师之印”及前代受封之“朵甘卫指挥使司印”,今均存。
见“撒里畏吾”(2494页)。
唐宋时中国西南僚人的一大支系。参见“僚人”(2454页)。
?—1083辽道宗时重臣。字胡覩衮。契丹族,五院部人。迭剌之子。出身贫困,部人对其父有“穷迭剌”之称。史载其自幼慧黠,尝牧羊时熟寝,为父察觉唤醒,怒曰:“何遽惊我!适梦人手执日月以食我,我已食月,啖日
1685—1737内蒙古归化城土默特广安寺活佛。康熙二十三年(1684),吹萨嘎巴达彦齐活佛圆寂后确认其为呼毕勒罕转世者。三十三年(1694),在寺内坐床。三十六年(1697),以哈达五条、佛像一尊、
唐代南诏宣武帝隆舜年号。约878—881年,凡4年。
又称阿泥花猪。哈尼族特有畜产,已有千余年历史。胡本《南诏野史》:窝泥“善养猪,其猪小,耳短身长,不过三十斤,肉肥腯,名窝泥猪”。清代盛产花猪的记载屡见不鲜。现哈尼族饲养的花猪以肥嫩著称。
书名。卫拉特蒙古星学家使用之书。主要用于占卜吉凶和选择良辰吉日。如男女婚配前行聘、娶妇、举行结婚仪式,即需请其择吉。也用于选择葬法,如应五行葬法,则以其法葬之:若应金葬,则置于山;应木葬,则悬诸树;应
见“皮朗古城”(671页)。
1870—1952近代中国伊斯兰教著名经师、翻译家。字仲明,号秀真,以字行。经名萨里哈。天津塘沽人。回族。父母早亡,由祖父母抚养。少年时以卖烧饼为业,生活清苦。后从师李正先阿訇,学习阿拉伯文及伊斯兰教
土家族的猎神。女性,又名梅山、梅嫦。传说有一猛虎危害乡里,此女英勇过人,与虎搏斗,与虎同亡,为民除害。被后人奉为猎神。每逢土家族猎人出猎前必祭祀。因其与虎搏斗牺牲时,衣服被虎抓破,故神位均设在偏僻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