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疆
清代地区名。指新疆维吾尔族聚居区。清朝称维吾尔人为“缠回”,故名。嘉庆九年(1804)所刊《回疆通志》,即为这一地区的方志。其中包括喀什噶尔(今喀什)、英吉沙尔、叶尔羌(今莎车)、和阗(今和田)、乌什、阿克苏、库车、喀喇沙尔(今焉耆)、哈密和吐鲁番等城市及其周围地区。
清代地区名。指新疆维吾尔族聚居区。清朝称维吾尔人为“缠回”,故名。嘉庆九年(1804)所刊《回疆通志》,即为这一地区的方志。其中包括喀什噶尔(今喀什)、英吉沙尔、叶尔羌(今莎车)、和阗(今和田)、乌什、阿克苏、库车、喀喇沙尔(今焉耆)、哈密和吐鲁番等城市及其周围地区。
蒙古国宫殿名。又作万安阁。位于蒙古国都城哈剌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西南隅。太宗七年(1235),建和林城,造万安宫,次年落成,蒙古语称“合儿石”,意为“行宫”、“宫殿”。四周有宫墙,周长约2里。宫殿
见“窟哥”(2410页)。
关于卫拉特蒙古杜尔伯特祖先的神话故事。又译《神女的恩惠》。主要叙述一位年青英俊的猎手在努德山顶湖畔遇见四位仙女,便用套马索将其中一名仙女套住,两人成亲,后生下一男孩。仙女回天宫时,将男孩放入摇篮里挂在
契丹部落名。为※大贺氏部落联盟时期八部之一。有人以为由※古八部时期之※具伏弗(一作伏弗郁)部和匹黎尔(一作匹黎)部发展而来。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契丹部落联盟首领※窟哥举部附唐,唐置松漠都督府
又作火布。一种耐火纺织物,类今之石棉布。或脏,以火烧之,则“皎洁凝白”,故曰“火浣布”。产于大秦(即罗马帝国)。常用来交易或贡献。为历代中原王朝所称奇,誉之为“奇布”。
清代青海藏族部落分支名。为隆布、上隆布两部之合称。玉树25族之一。牧地跨通天河。多住河西。东界称多、扎武、拉布寺,南临拉休等族,西北抵玉树、扎武。有百长3名,属民600余户。耕牧兼半。百户驻迭达庄。信
州名。唐开元二十六年(738)置。治所在延恩县(今内蒙古鄂托克旗南)。元和十五年(820)徙治长泽县(今内蒙古鄂托克旗东南城川古城)。隶夏州定难军,为唐末、五代党项定难军节度使辖地。宋时与西夏多次争夺
见“马悟真”(176页)。
清代湖南永顺土官。字公瞻。土家族。永顺(治今湖南永顺县东南)宣慰使※彭宏海子。康熙五十一年(1712),承袭宣慰使。雍正六年(1728),纳土辞职,请归江西祖籍。降旨嘉奖,授参将衔,并世袭拖沙喇哈番(
见“全辽文”(8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