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喀喇乌苏
清代新疆地名。见《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等书。乾隆二十七年(1762)设办事大臣,二十八年筑庆绥城,三十七年(1772)设领队大臣、县丞,管理土尔扈特游牧和库尔喀喇乌苏、晶河(精河)两处屯田,四十六年(1781)设同知,四十七年设游击,四十八年筑新城定名库尔喀喇乌苏,设粮员,裁县丞。隶乌鲁木齐都统。新疆建省后,光绪十二年(1886)裁粮员,置直隶厅。辛亥革命后,1913年改为乌苏县。
清代新疆地名。见《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等书。乾隆二十七年(1762)设办事大臣,二十八年筑庆绥城,三十七年(1772)设领队大臣、县丞,管理土尔扈特游牧和库尔喀喇乌苏、晶河(精河)两处屯田,四十六年(1781)设同知,四十七年设游击,四十八年筑新城定名库尔喀喇乌苏,设粮员,裁县丞。隶乌鲁木齐都统。新疆建省后,光绪十二年(1886)裁粮员,置直隶厅。辛亥革命后,1913年改为乌苏县。
伊犁清真寺名。乾隆四十九年(1784)建。位于今新疆伊宁市。建筑富丽,上覆琉璃。旧有房院10处72间,澡堂1处22间。可容1500人作礼拜。附有经文学校。此外尚有铺面33间,糖坊2处。为伊犁地区回民重
1302—1347元朝大臣。又译帖木儿达失、铁木儿达识。康里氏。字九龄。康国王※康里脱脱子。幼入国子学,后事武宗子和世㻋于藩邸。文宗(1328—1332在位)朝,历任礼部尚书、陕西行台侍
鲜卑部落。亦作库辱官、库傉官。属鲜卑徒何部。十六国时期,成为后燕的属部,镇守中山(今河北定县)。北魏兴起后,有部分人先后投附北魏和柔然。北魏泰常元年(416),因库傉官斌等率众叛魏投北燕冯跋,遭到魏将
?—763大圣燕皇帝。宁夷州突厥人。※史思明长子。唐天宝十四年(755)冬,与父随安禄山叛乱后,率军留守冀州、相州等地。乾元二年(759)四月,父称大圣燕帝,被封为怀王。上元二年(761)三月,率师攻
明代傣族土司名。明永乐十九年(1421),车里军民总管府刀双孟因刀弄屡以兵侵扰,奏请明廷,请别设治所,以抚其众。诏分其地置靖安宣慰使司,升双孟为宣慰使。宣德九年(1434),宣慰使刀霸供以靖安原车里地
西域古地名。见《大唐西域记》,唐称中安国。《魏书·西域传》称忸密。《隋书·西域传》称安国。《新唐书·西域传》一作布豁。《元史·西北地附录》作不花剌,同书《太祖本纪》作卜哈儿,《察罕传》作孛哈里。《元朝
参见“亦思替非文字”(875页)。
元朝官员。唐兀人,一名世雄。山东道宣慰使副都元帅阿荣子。本河西人,后徙濮州鄄城。以世袭之职让与其弟山住,己任浙西元帅府掾,累迁兴国路大冶县达鲁花赤,调安丰路怀远县,兼领蒙城县。镇南王伐安南,道过其境,
古郡名。①西汉元鼎六年(前111),汉武帝为开拓西南境,遣中郎将郭昌等攻灭氐王时置,是为氐地开设郡县之始。治所在武都县(今甘肃西和县南)。辖县、道(汉代在少数民族地区置,相当于县)9:武都道、故道、平
?—1267蒙古国将领。又名黑梓(又作黑子)。汪古部人。征行大元帅※按竺迩子。尚武好学,有谋略。初随父征战,常参与军务。世祖中统元年(1260),从讨叛王阿里不哥将阿蓝答儿、浑都海,有功。遣使招降吐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