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德昂语

德昂语

我国德昂族使用的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德昂族有15426人(1990),主要分布在云南的潞西、镇康、保山、瑞丽、陇川、梁河、盈江和永德等县。国内与它相近的语言有佤语、布朗语、克木语等。国外的德昂族约有10万,主要分布在缅甸境内。以纳昂方言硝石沟话为例,它有如下特点:单辅音有31个,复辅音有56个。鼻音分清化和不清化两套;塞音、塞擦音分清浊。单元音有16个,复元音有29个。有些元音分长短,但有的短元音只出现在极少数词里。元音后面还可带辅音尾,可作辅音尾的有—p、—t、—k、—m、—n、—、—、—h共8个。词汇以单音节词根为基础,构词除了用词根复合法外,也有用词根加前加成分的,以词根元音内部的屈折变化区分人称代词的双数与复数;修饰语一般在被修饰语之后;句子成分和基本次序是:主语——谓语——宾语。德昂语可分为纳昂、布雷和若买三个方言。纳昂方言主要通行于镇康、耿马、永德、保山等县以及潞西县的个别村寨;布雷方言主要通行于潞西、盈江、梁河等县的大部分德昂族所居住的地区;若买方言主要通行于瑞丽、陇川、畹町等县(市)以及潞西县的个别村寨。

猜你喜欢

  • 岳璘贴木儿

    元朝大臣。又作岳璘帖穆尔。畏兀儿人。唐回鹘国相※暾欲谷后裔,※仳俚伽帖木儿弟。初奉亦都护(国主号,意“幸福之主”)命赴蒙古汗廷,年15,以质子从成吉思汗征讨,多战功。精通畏兀儿文,奉命教皇弟斡赤斤诸王

  • 土吃木

    旧时青海互助地区寺院上层利用宗教关系,剥削庄头(租种寺院土地的佃户)的一种形式。新佃户上庄时,寺院通常不供给住房,由庄头自行修建,至租佃期满或退地时,房屋不能出售或拆走,须归寺院所有,随寺院处置。当地

  • 执舍地

    见“摄舍提暾部”(2354页)。

  • 堕瑰

    辽代奚(又作库莫奚)族部族名。原为奚将胡损一个门的名称。《辽史·国语解》称:“堕瑰,门名,辽有堕瑰部。”奚族初有5部,辽太祖五年(911),悉入契丹,号五部奚。天赞二年(923),奚将胡损恃险坚壁于箭

  • 四川规范彝文

    我国四川彝族使用的一种表音的音节文字。是在传统彝文的基础上,以彝语北部方言圣乍话为基础方言,以喜德语音为标准音,根据笔画不多、结构简单、书写方便、字形美观的原则,选用传统彝文中819个字,分别表示标准

  • 阿旺罗布藏土布丹济克美嘉措

    ?—1819清代西藏第穆呼图克图七世。西藏工布地区黄教丹吉林寺住持,故又称丹吉林呼图克图。为出任西藏掌办商上事务四大呼图克图之一。出生察木多嘉木凌附萨冈地方。嘉庆十三年(1808),为九世达赖隆多嘉措

  • 王定

    见“乌厉屈”(332页)。

  • 普化寺

    藏传佛教寺庙。位于新疆惠远城(今-新疆伊宁市西北)郊。乾隆三十二年(1767)自绥定城(今霍城县治)移建。前身名兴教寺。有大殿3间,天王殿3间,钟鼓楼2间,僧房40间,经库1间。藏甘珠尔经107卷,蒙

  • 养育兵

    清代在八旗内挑选一部分※余丁作为预备兵的称谓。初名教养兵,旋改为本称。饷额较披甲为少。原为扩大满族人丁食饷范围,以解决旗人(主要是满洲)生计的办法之一。雍正二年(1724),初设教养兵4800名,定各

  • 都老制

    壮族传统社会组织。“都老”亦称“布老”、“布求”。壮语音译,意为“寨老”、“乡老”。在多数地区是自然形成的,无定额,每个村寨少者1人,多者3—5人。广西上思县三科村等地,都老由村民民主选举产生。平时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