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朝鲜族

朝鲜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共1920597人(1990年统计数),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辽宁3省,少数散居于内蒙古和北京市等地。与古朝鲜、高句骊有渊源关系。其远祖本居辽东地区和朝鲜半岛北半部。高丽国亡后,居辽东一带者部分内迁或在原住地逐渐与汉族融合;部分迁居朝鲜半岛,与新罗人结合形成新的高丽族,明初改称朝鲜。17世纪末又开始零星迁居我国,大批迁入主要有两次:清同治八年(1869),因朝鲜半岛北部发生空前大灾荒,饥民纷入我国境内定居。据次年的统计资料,仅在鸭绿江北岸一带,已有28个朝鲜族聚居乡。后时有来投者。至光绪七年(1881),定居今吉林省延边地区的,已达1万余人;迁到该省辑安、临江县及辽宁新宾县的,据光绪九年统计,共有3万7千余人。第二次大批迁居我国是在宣统二年(1910),因不堪日本帝国主义吞并朝鲜后所施残暴统治,纷纷逃至我国境内。定居后,在与当地各族人民共同劳动和斗争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特点。文化发达,有本民族语言和文字,衣尚白,能歌善舞,住屋建筑等生活习俗都具有独特风格。主要从事农业,擅长种水稻,对东北地区水田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解放前,处在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分别信仰天主教、基督教、佛教、道教,尊崇孔孟之道。1931年后,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殖民统治和强迫同化政策,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与各族人民一道组成抗日联军,打击日寇,涌现出李红光、许亨植等抗日英雄。在解放战争中,有5万余青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又积极投入抗美援朝战争。在实行土地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先后于1952年和1958年建立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长白山朝鲜族自治县,实现了民族自治。今延边已有本族工业系统和教育体系,各项事业均有很大发展。散居其他地区的朝鲜族,正和各民族一道,为改革、开放,实现“四化”大业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 毕勒哥

    宋代西州回鹘可汗。甘州回鹘可汗※仁美后裔。甘州回鹘汗国为西夏灭后,部分甘州回鹘人西迁西州。实力日益强大,后由其夺取西州回鹘可汗之位。宋宣和五年(1123),西辽贵族耶律大石率众西迁,到达吐鲁番前,曾向

  • 也速台儿

    元朝将领。又译也速迭儿、也速答儿。蒙古札剌儿氏。曹南王※阿剌罕子。元贞(1295—1296)初,袭父职,任蒙古军万户,镇守山东、河北,升都万户。致和元年(1328)泰定帝死,奉武宗子图帖睦尔召,扈从北

  • 安颉

    ?—431北魏将领,其先祖世高,汉时以西域安息侍子入洛阳。历魏晋,避乱辽东,故史称辽东胡人。高阳公※安同子。史称辩慧多策略,善绥士众。太宗初,为内侍长,奉命察举百僚。神䴥元年(428),

  • 抹撚兀典

    金末大臣。又作抹撚阿典。女真族。抹撚氏。天兴二年(1233)正月,以点检侍行帐中,请哀宗登舟奔归德(今河南商丘市南)。六月,徐州行省完颜忽斜虎入朝,代行省事。不久,调回,权参政,与签枢密院事娄室行省事

  • 逼里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瓦里(由※籍没奴隶组成)名。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十二宫皆设有瓦里。逼里为辽世宗※积庆宫下之一瓦里。

  • 刀钧安

    1847—1876清代云南西双版纳※召片领(意为“广大土地之主”)。傣族。同治三年(傣历1226年,1864),往游缅甸阿瓦,五年(1866)方回,继车里军民宣慰使职。至十三年(1874)得清廷批准,

  • 文州蛮

    南北朝时文州地区诸民族的总称。以州名为族称。分布在今甘肃文县白龙江南岸一带。北周武成(559—560)年间,举兵反,文州选军讨平之。有谓※廪君蛮或※槃瓠蛮之后裔。后大多与汉族或氐羌系民族融合。

  • 信苴日

    即“段实”(1694页)。

  • 匐你

    突厥汗国官号。其意谓“酒”。《通典·突厥上》:初,突厥官号“凡有十等,或以形体,或以老少,或以颜色须发,或以酒肉,或以兽名。”突厥“谓酒为匐你,”故有“匐你热汗”,热汗掌监察非违、厘整班次。据法国学者

  • 感勤

    见“斡勒”(24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