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索伦旗

索伦旗

旧旗名。1934年置。因是索伦人(今鄂温克族)聚居区,故名。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中部,东邻喜桂图旗和布特哈旗,北接陈巴尔虎旗,西、南界新巴尔虎左翼旗,东南毗连科尔沁右翼前旗。境内有肥美的牧场,大片的柳林、辉河、伊敏河、锡尼河、韦特河、奎胜河、敖音那勒河、西红花尔古河等流贯其境。盛产马、牛、羊、驼,有狍子等各种野兽和鱼类。鄂温克族(清代称“索伦”),于雍正十年(1732)从雅鲁河迁来此地,分索伦左右两翼,与达斡尔族郭博勒、敖拉和莫尔丁各姓合编为旗。以畜牧和狩猎为生。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寇侵占我国东北地区,为实现其法西斯统治,将索伦两翼旗合布利亚特、额鲁特蒙古四旗,于1934年设立“索伦旗”。居民有鄂温克族、蒙古族、达斡尔族、回族、满族、藏族和朝鲜族。1958年8月1日,根据国务院第77次会议决定,撤销原“索伦旗”建置,成立鄂温克族自治旗。

猜你喜欢

  • 乌鲁木齐提督

    清代乌鲁木齐军事长官。乾隆二十三年(1758)自巴里坤移置,驻迪化城(今乌鲁木齐),总理乌鲁木齐提标四营及玛纳斯、吉木萨、库尔喀喇乌苏(今乌苏)、精河、巩宁城守、喀喇巴尔噶逊营、巴里坤绿营事务。下辖中

  • 贝非

    壮语音译,意为“私奔”。壮族旧时婚俗之一。亦称“卷伴”。流行于广西左、右江流域。旧时,男女青年在歌圩上建立情意,或已私定终身,但因女方已许配他人,或因他故,不能公开行聘,男方遂暗置聘书于女方父母床上,

  • 讹打剌

    见“兀提剌耳”(111页)。

  • 浑得移邻稍瓦只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名。属应天皇太后※长宁宫下之一抹里。“稍瓦只”,又译作“稍瓦直”,辽景宗※彰愍宫一抹里名“尼母曷烈稍瓦直”,承

  • 乌也儿

    见“吾也而”(1046页)。

  • 素齐

    西夏职官名称之汉译名。宋代史籍中记载的西夏遣宋使臣的官名。一译作素赍。如史载宋庆历五年(1045)四月,西夏派遣使臣素齐咩布移则等人赴宋朝贺乾元节。后世称“蕃官名号”,其西夏官职品位不详。

  • 桶子甲

    壮族古战服,护身甲胄。宋时流行于邕州(治今广西南宁市)左、右江溪洞。侬人(今壮族先民)战士多服之。明清时称“毼”。制法:用两块半圆形桶状的兽皮,晒干后用绳子将前胸后背两块系合在一起,套

  • 秽貃

    即“貊”(1732页)。

  • 弘隐

    见“耶律化哥”(1307页)。

  • 医巫闾山

    山名。中国东北地区最早见于史载的名山,今仍沿用此名。一作医无闾。位于今辽河以西、大凌河以东辽宁省中部,主峰望海山在北镇县西北,海拔867(一说880)米,东北—西南走向,绵亘七八十里。传说舜封12山,